《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
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
惊起一滩鸥鹭。
此词大致可系于她十六岁(宋哲宗元符二年,1099年)之时,是时她来到汴京不久,此词亦当是她的处女之作。李家有女初长成……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
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依旧是少女心事。小词借宿酒醒后询问花事的描写,曲折委婉地表达了词人的惜花伤春之情,更惜自己那逝去的青春年华,语言清新,词意隽永,令人玩味不已。
《点绛唇》
蹴罢秋千,
起来慵整纤纤手。
露浓花瘦,薄汗沾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和羞走,倚门回首,
却把青梅嗅。
初识后的心动。18岁那年,易安嫁给了与她兴趣相投的金石学家赵明诚。
《减字木兰花》
卖花担上,买得一枝春欲放。
泪染轻匀,犹带彤霞晓露痕。
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
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
婚后二人则开启了“虐狗”模式,最高级的秀恩爱。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阳, 玉枕纱橱,
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
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消魂, 帘卷西风,
人比黄花瘦。
小别胜新婚,赵明诚因故“负笈远游”,李清照的思念也随他的远去而更加浓郁。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
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
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
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纸短情长,无尽相思……
《夏日绝句》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八月,金兵再次进攻开封。闰十一月,开封陷落。第二年二月,金人废黜宋徽宗、宋钦宗,北宋灭亡。 南宋建炎元年(1127)十二月,青州兵变。李清照与丈夫数十年收藏的金石古玩字画付之一炬,仅有少数留了下来。背负着亡国之恨、丧宝之痛的李清照对金人入侵和一味求安、东渡保全自己的南宋政府表示了强烈的愤慨。
于是这位表弱骨刚的女子就借项羽当年垓下战败,不肯回到江东的事,讽刺南宋政府。后来,这句诗引起了巨大轰动。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
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
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
如今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国破家亡,丈夫去世,境况极为凄凉,一连串的打击使易安尝尽了颠沛流离的苦痛,亡国之恨,丧夫之哀,孀居之苦,凝集心头,无法排遣,于是写下了这首《声声慢》。
一代才女,就这样孤独寂寞的度过了人生尽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