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部分的主要内容是,心理咨询师的工作环境和如何评估来访者的心理问题。
1.心理咨询大概前4次,都是了解和评估的阶段,核心需要明确的是治疗目标。
这里要注意,每次接到一个新的来访,不管前人已经做过多少次评估,有多少详细具体的资料,自己都要重新评估一遍。
目的是探索和理解: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为什么会遇到这个问题?什么样的方式更能帮到他?
2.良好的倾听环境。在这个环境里,指责和评价是不能出现的。因为一次对方看来的负面评价,就可能导致通向对方心门的路关闭。
这个时段,空间很重要。就像绘画的留白,数学上的黄金分割。需要给彼此的关系,留出空间,让问题表现出来。
还有一个核心:挖掘负面情绪背后的宝藏。每一个负面情绪背后都有一些积极动力。比如嫉妒,表示的意思是:我想比你好。
技巧,就是全身心地聆听。这是一种无声的赞美,同时也是一种允许,允许对方表达,允许对方展示他的自恋,同时报以欣赏的态度。
3.尊重身体的感受。整洁安静的场所,舒适的家具摆放,让双方都处于一种放松舒适的态度。
同时要注意保密,一开始就要说出保密协议,这样才有接下来的坦诚,如果来访把注意力放在保密上,那就没有心力去展开他自己了,说出他的问题了。
4.咨询的另一个核心是让对方感觉到自己是被看见,被爱的。表示理解,在情绪呼吸上能做到共鸣。
聊天要紧扣主题,因为来访付费,我们要珍惜对方的钱。需要把注意力集中在问题上,不要聊其他乱七八糟的。
5.评估。大概就是一个核心问题:为什么你会出现在这里?首先需要排除是不是医学问题,是不是某个地方出现病变?有没有去医院检查?
了解这个人,我有一个方法就是初次见面给这个人打50分,然后随着每次见面,不断地更新对这个人的分数和印象。
6.功能。假如把人比作一个机器,机器上的部件就是功能,各个零件能不能好好的运作,让人维持一种稳定的状态。零件就叫功能。
不同零件在不同人身上,造成的效果强弱是有不同的,功能弱的话就可能会出问题。
7.反思能力,我的理解是觉知。来访能否感知到他的某方面出现问题?在很大程度上会决定了咨询的效果,也决定了他会不会来咨询。
同时觉知的不同强度,和功能的强弱,会影响咨询师选择的治疗方式。自我足够强,可以选择揭露式的。比较弱就必须选择支持。
8.咨询中,先解决紧急重要的问题。比如自残自杀伤人等。这是重要的,但每次都解决重要的问题,那可能就在用重要的问题隐藏一些其他的内容。
所以这时要关注动机,确认对方的感受,观察他私人的观点和看法。5类评估全部都做完后,就对这个人有了大致的了解,能够大概确定接下来治疗的方向。
推荐练习
a.女士的想法用一个词来形容,“都是你的错”。忽略了一段关系中,自己能起到的作用。
b.某些人会下意识地寻找让自己重复某种痛苦的感受。在重复中,需要认真思考二者的不同,这样才能找出轮回的解决方案。
9.人的一生就是和疾病共生的一生。当对方寻求咨询时,他一定和这个问题相处了一段时间,那这一段时间肯定试过无数方法,有一种或几种比较常用的方法应对。
要关注过去成熟、有效的应对方式,这种适合他的方式,对接下来的治疗方向,可能有帮助。
10,我们经常会有负面情绪,比如内疚,失败,一无是处,残缺,无价值感。这种情况大概率是这个人的自我认同,自我价值出现问题。
治疗方向是满足对方的自恋,一句话形容是,天生我材必有用。肯定对方的价值,尽可能促使对方为自己的生活找到意义。
11.心智化,知道别人和我不一样。我想起了杜拉斯的作品《情人》。她一生都认为那个中国男人始终爱她,但他们一见钟情的概率极低。
那一瞬间她进入了他的心智,感受到了对方对自己的爱。
12.适应。有的人对痛觉很敏感,有的人不敏感,不敏感的这种人就是钝感力比较强的。日本有个作家特意为钝感力写了一本书。
适应就是对阈值的调整,让自己接受现状,目的是可以活下去。
谢谢你的欣赏,期待在留言区看到你的样子。关注我,认识自己,理解别人,这个世界很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