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周空中课堂停课不停学星期二。美好的一天又开始了,让我们开启今天的学习旅程吧,从今天开始我们开启第七单元的学习。第七单元的几篇文章都是围绕着变化来选择的。今天我们学习课文《大象的耳朵》。这是一篇童话故事,全文困绕大象的“耳朵"展开。
第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直接写大象的耳朵。“像扇子似的"。说明大象的耳朵很大,这段话是故事的开头,也是故事的起因,因为大象耳朵的这一特征, 才引发了小兔子、小羊等动物的议论,才导致大象的第一次改变。
第二至上自然段侧重写小兔子、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说大象的耳朵有毛病。其中,突出的是小兔子和大象的对话。小兔子、小羊等的看法主要在两个方面,一是“怎么是耷拉的呢”,二是“一定是出毛病了”。这些小动物之所以这样议论,潜在的依据是“大象的耳朵跟我的耳朵不一样,我的耳朵是竖着的,面大象的耳朵却是耷拉着的"。这6个自然段是故事发展的第一一个阶段。 是大象做出改变的缘由。
第八至十一自然段写大象让自己的耳朵竖起来以及整起来的后果。大象的想法变了,由开始的“我生来就是这样啊”,变为“他们都这么说,是不是我的耳朵真的有毛病啦"。想法一变,行为就跟着变,“就用两根竹竿把耳朵撑起来”。结果呢?“吵得他又头痛,义心烦",想法的改变很轻率,改变后的结果不乐观。
第十二至十三自然段,写大象的再一次改变。“我还是让耳朵耷拉着吧”,“还是”表示大象终于想通了,“人家是人家,我是我”,表示大象把耳朵放下来,继续之前在拉着的状态。第十三自然段呼应第- - 自然段,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结构。
课文配有一幅对开的插图。左页是大象遇到了小兔子。小兔子竖着长耳朵,一脸奇怪的样子。大象的耳朵耷拉着,-副笑容满面的样子。右页是大象遇到小羊,小鹿、小马和小老鼠,他们的耳朵都是竖着的,都是- -脸奇怪的表情。特别是小老鼠,表情最夺张了,他还张开了双臂。插图形象地展现了课文第二至七自然段的内容。
学习要求:
1.认识“耷、咦"等7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似、扇"。会写“扇、慢”等8个字,会写“耳朵,扇子”等11个词语。
2,朗读课文,能读好文中的问句。
3,能借助大象的话,说说大象的想法是怎么改变的。
4,结合生活实际,理解“人家是人家,我是我"的意思。(这四个要求是这一课的四个要求。这一节课里边儿应该是让我们认识生字。读好课文。孩子们根据视频中老师的要求来完成。)
特别说明。今天我有点儿特殊情况,不能提前给大家看课。只能是我自己先备课。提出这节课需要注意的问题。孩子们在看课的时候一定要跟一定要根据视频中老师的要求去完成。感谢大家的理解。拜托大家发一点儿看课的视频图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