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过早饭,和几个本家的嫂子闲聊。聊着聊着就聊到了吃上,一个嫂子说今天二月二,中午吃春饼。一向讲究礼数的二婶一拍大腿说声:“坏了,忘了去接我家‘姑奶奶’啦。”说着,着急忙慌地就往家跑去。
二月二接“姑奶奶”是我们这儿的习俗。就是在二月二这天,把出嫁不满三年的姑娘从婆家接到娘家来,做些好吃的款待自家姑娘。这个习俗很早就有,那时的老辈儿人礼数多,刚出嫁的姑娘正月里除了初二回门走一趟娘家,其他时间是不能回娘家的。所以,一出正月,熬过二月初一,二月二这一天,娘家人就迫不及待地把出嫁的姑娘接回自己家,住上几天甚至半个月。
记得小时候,我家姑姑多,奶奶就会指派我们这些小孩子到比较近的姑姑家里接她们。我们非常喜欢这项差事,往往是兄弟妹一行几个人一同前往。走在村外的大路上,一路打打闹闹。看到路旁的柳树微微泛出绿色,堂弟总会自告奋勇爬到柳树上折柳枝,折下柳枝后再从树上出溜下来,拿起柳枝边走边拧柳笛。不大功夫,一行人手里都有了柳笛,呜呜哇哇吹着柳笛往姑姑家走。到了姑姑家,姑姑一准儿站在大门口等我们。不用说,是柳笛提前通知姑姑我们的到来。
到了姑姑家,姑姑的婆婆拿出花生糖果招待我们。我们收起柳笛,先往嘴里塞颗糖,然后毫不客气地抓起花生糖果塞满口袋,只有堂姐害羞地如一棵豌豆苗,站在那里一动不动。待姑姑收拾停当,一行人前簇后拥浩浩荡荡往回返。回去的路上大家都拿出花生糖果边走边吃,只有堂姐默默走路。这时,姑姑会从挎包里掏出一些花生糖果塞进堂姐的口袋里。大家边吃边叽叽喳喳说这话,不大功夫就回到了家。
回到家已是晌午,奶奶端出早已做好的春卷让我们吃。奶奶做的春卷在四邻八家里是首屈一指的,皮儿薄馅多,更主要的是味道好,喷香喷香,让人闻味就忍不住口水直流。
在我们吃春卷的时候,其他几个姑姑也相继被接了回来。院子里像赶集一样热闹。“姑奶奶”是最疼娘家侄子侄女的,她们的到来,让我们这些孩子成了世上最幸福的人。一个陀螺,一根扎头的红绫,都成了我们向小伙伴炫耀的资本。
姑姑们在的日子过得很快,一眨眼间,十天半个月就溜走了。姑姑们也都相继被叫回婆家,我们的生活又恢复了往日的模样。
于是,在梦里我们开始期盼下一年的二月二,期盼再次去接”姑奶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