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天:
宝贝儿子好!
你的关键词:午后郝校巡舍、现场情况抓拍、上铺躺坐翻书、腼腆被校逗乐、爸妈提气凝神、迎接五一欢聚。
妹妹关键词:假期通知发群、难游可恶疫情、睡前视频明见、菜谱妈已备妥、柠妈下午接三、爸在家等笑脸。
爸爸关键词:海街日记真长、姐妹四个有爱、妮归直喊疲惫、再干一年到位、南唐李煜视频、感慨其词真美、美韵绿道五人、十一公里牡丹、小米卷菜豆浆、论语人文精神。
这几天,爸爸不再看《这就是中国》了,而是把重心,放在三餐前后,读《华杉讲透论语》上面。
爸爸是这样做的,每顿饭后,按照顺序读一篇,华杉老师对“论语”原文句子的详解。并且,是读出声来。每篇读三遍。
有些语句,道理是懂得的,但自知平时实践的很差。比如“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里的学,是学到自己的行动中去,是模仿、效法。习,就是照着做,练习。
这句话,就是在强调,“知行合一”。
华杉老师举例说:“如何做圣人,你把圣人说的那道理都记得了,就用在自己的日用常行,应事待人接物中,每应一事,接一物,待一人,比如洒扫应对,端茶倒水,迎来送往,每件事想一想,如果是孔子,他会怎么做?”
“比如送客,孔子是要站在大门口眺望,一直到客人走远了,不回头了,看不见了,才转身进屋,那我送客,也等到客人的车转弯,看不见了才停止挥手告别,转身进屋。这样一来,今天我送客这件事,就算是孔子来做,他也不过如此。这件事上,我就是圣人了,如此形成意识习惯,每件事都这样落实下去,其修身精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妙不可言。”
显然,照此标准,爸爸还需要多在行动中,下功夫。
有些语句,爸爸刚开始不理解,读了几遍之后,就开始慢慢接受认可了。
比如“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中的,第二句“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华杉老师这样解释,后生小子,在家孝敬父母,出门尊敬兄长,做事踏实可靠,说话恪守诚信。对那寻常的众人,都一体爱之,不会瞧不起谁、憎恶嫌弃谁。而对那有仁德的人,则更加亲厚。把这些都做到了,还有余力,就可以读书学习文献了。
华杉老师说,德行实践是本,读书学习是末。如果日常的德行没做到,那就继续做,否则就别读书耽误时间。
爸爸原本的认知是,先读书,后实践。而“论语”告诉我们,要先实践德行,有余力再去读书。
这个观点,让爸爸消化了一段时间。
华杉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说,“读书,一定是‘行有余力’之后的事。读生活是本,读书是末。”。
爸爸也赶紧搜寻,自己听到或看到过的案例。
于是,一个伟人,自然而然的浮现在眼前。他就是毛泽东。
从《毛泽东传》中,可以看出,毛泽东就是先有实践,再通过读书,给自己找到实践中,所遇问题的解的。
还有,生活经验丰富的人,读起书来,才更有趣味,更不会成为,一个纯粹的书呆子。
会生活的人,书可以是生活的翅膀,但真没有这样的翅膀,他依然可以活的精彩。
而只去读书,不懂生活的人,即使读再多的书,也无法改变,自己是一个生活中的矮人,这个事实。
因此,新学道给同学们,布置的“每周五个一”中,家务活这项,是多么重要啊。
郝校长一直强调,让孩子养成独立,让孩子热爱生活,是多么符合,咱们中华文明的精髓啊。
以后,爸爸会更加支持你们,多多主导自己的生活。
毕竟,爸爸获得了,老祖宗留下来的,理论依据了。
难怪北宋宰相赵普会说,“半部论语治天下”了。
这次,爸爸一定要把,三餐读论语,给坚持到底。爸爸只求治好自己,不给你们的成长,设置羁绊就行。
今早5:40,爸爸和志伟、张伟、冬冬、天龙四位叔叔,在美韵集合,到绿道跑了一圈。
到家后,妈妈做了小米饭和炒卷心菜。这是妈妈最喜欢的早餐。
饭后,爸爸读了三遍,《华杉讲透论语》中的“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接着,又看了几页《中国人的人文精神》。
楼宇烈老先生,在书中感叹道,与莎士比亚齐名的汤显祖,所写的作品,被我们随意改动,充分体现了,我们对传统文化的不自信,不尊重。
楼老提议我们,多读一些经典,多读一些介绍中国成就,对世界影响的书。
比如,九部中华文明的根源性典籍,分别是《道德经》《庄子》《周易》《论语》《孟子》《三礼》《书经》《诗经》《春秋》。《大学》和《中庸》,其实是《三礼》里面《礼记》中的两篇文章。
还有,李约瑟的《中国科学技术史》,坦普尔的《中国的创造精神:中国的100个世界第一》等等。
相信,在楼宇烈老先生、华杉老师等一大批,弘扬中华文明的学者们的推动下;在像北京新学道一样,重视中华文化教育实践的学校们的实施中,咱们中华文明,势必会越发繁荣发展的。
期待咱们,快乐充实的五一假期。
爱你的爸爸!
2022.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