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书友大家好,这里是《小谦聊好书》。今天我们继续来聊张明扬的《弃长安》。
上期节目我们说到,潼关失守之后,唐玄宗一行人逃离长安,到了马嵬驿之后,随行之人的怒火已经无法遏制,他们把矛头对准了杨国忠,而恰巧这个时候杨国忠正在跟一群吐蕃使者在说些什么,这群吐蕃使者原本在长安,这次也是跟着唐玄宗逃跑的,在这群人看来,杨国忠肯定在勾结吐蕃谋反,事实上怎么可能?其实他们自己也未必信,但杀杨国忠总得有个说法吧,于是他们就以这个罪名杀了杨国忠,杀了杨国忠之后,他们意识到一个问题,杨贵妃还活着。杨贵妃深受皇帝宠爱,也正因如此,没什么能力的杨国忠才能担任宰相,如果事后杨贵妃要给杨国忠报仇,那他们可一个都跑不了,所以他们逼唐玄宗杀了杨贵妃,唐玄宗本来不愿意,但宦官高力士却劝唐玄宗,杨贵妃必须死,否则这些人不会安心的,弄不好你也活不了,最终唐玄宗只得放弃了杨贵妃。杨贵妃死了之后,这些人才终于放下心来,唐玄宗决定逃亡四川,但是百姓不同意,因为他们很清楚,逃往四川,意味着唐玄宗只是想找一个地方安度晚年而已,他将不会尽全力去领导平叛了。
原因很简单,一旦一个王朝被迫离开北方,到了南方,它几乎是不可能再回到北方的。在历史上,不管是唐代之前的东晋,还是后来的南宋、南明,只要统一的王朝被北方势力赶到南方,就彻底告别了中原,只能作为一个偏安一隅的小朝廷存在了。
南方之所以无法反攻北方,在于南方的地理太破碎,而北方的地理利于防守。南方的地理结构是一条长江串起来的几个盆地和平原,包括四川盆地、两湖盆地、赣江谷地(现江西)、江东地区(长江中下游平原)。这几个地理单元过于支离破碎,每一个都很难与北方抗衡,它们之间的联络又不容易,无法产生协同性。
而北方的地理却非常简洁,有着巨大的华北平原,华北平原又有着山西高地的保护,并附带着地理结构完整的关中地区。一旦北方政权将华北、山西、陕西同时占据,即便南方政权能够进行北伐,甚至能够拿下华北,北方军队依然可以通过山西高地打击华北地区,让他们无法久守。
玄宗皇帝放弃北方逃到四川,就可能陷入这样的境地。一旦安禄山获得了华北和陕西,就很容易扫荡山西地区,从而掌控整个北方,到时就拥有了军事地理上的优势。即便唐朝能够继续存在,也只能作为南方的一个小朝廷而活着。
可问题是,唐玄宗年纪大了,他去四川是想去安度晚年,可是太子的未来还很长啊,平叛的确很危险,但对太子而言,未尝不是一个机会,现在唐玄宗跑了,杨国忠死了,他不会再有任何顾忌,可以放手一搏,所以太子李亨就没有跟随唐玄宗逃亡四川,而是去了灵武,并在灵武称帝,成为唐肃宗。
逃到四川的唐玄宗并不知道太子已经在灵武登基,他还发布诏令,把全国分为四个军区,让自己的四个儿子分别担任四个军区的司令,这里面当然有太子,还有另外三个皇子,其中有两个皇子压根就没去赴任,但有一个皇子去了,不但去了,还到处招兵买马,显然他的野心不小,他想在乱世之中积累资本,但已经即位的唐肃宗显然不会容许他这么做,毕竟,全国四大军区,他称帝之后,三个军区都已经归顺,就差这一个军区了,他在乱世中称帝,要想平定叛乱,必须要把权力牢牢掌握在手中,可他这个弟弟偏偏就不听话,唐肃宗一看,既然如此,那就只能兵戎相见了。唐肃宗这个不听话的弟弟就是永王李璘,永王到处寻访贤才,连已经隐居的李白都被他请出了山,可是面对唐肃宗的大军,他竟然一触即溃,转眼间就兵败身死,而李白也因此被流放夜郎。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被唐肃宗派来打永王的将领中,有一位正是李白的好朋友高适,但没有任何史料证明,高适后来帮助了李白,但还好,后来因为一次大赦,李白终于不用去夜郎了,他在白帝城写下了千古名作《早发白帝城》,诗云: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从这首诗中,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遭逢大赦之后,李白有多兴奋,要知道,郦道元的《水经注》里提到这里的猿声是怎么说的:“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同样的猿声,不同的人听到,感受却截然不同,为什么?因为他们的心情是不一样的。
曹操在《龟虽寿》里面说:“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李白就是这样,虽然已年过六旬,但当他听说李光弼出镇临淮,便想去投军,但他在投军途中却病倒了,无奈之下,他只能去当涂投奔族叔李阳冰,他最终也病死在了当涂,临终前,他把自己的诗作托付给李阳冰,时至今日,与李白的经历相比,我们最熟悉的还是他的诗。
收拾了永王李璘之后,唐肃宗就开始着手收复长安和洛阳了,但他显然低估了收复长安的难度,第一次他担心郭子仪这些人功高震主,派了书生房琯收复长安,结果遭遇惨败,万般无奈之下,他只能让郭子仪前去收复长安,结果也遭遇了惨败,后来联合回纥,才终于收复了长安,收复长安之后,唐肃宗把唐玄宗请回了长安,但回到长安之后,宦官李辅国先是把唐玄宗从兴庆宫赶到太极宫,又是换掉唐玄宗周围所有的人,让唐玄宗彻底成为孤家寡人,这样就不会对唐肃宗有任何威胁了,李辅国之所以胆子这么大,当然是有唐肃宗的授意,要知道,唐肃宗当年当太子的时候,天天担惊受怕,现在好不容易当上了皇帝,他当然要牢牢掌握权力,他现在防着唐玄宗,和唐玄宗当年防着他,其实没什么区别。
这对相爱相杀的父子后来在半个月内同时去世,安史之乱也终于被平定,但藩镇割据的局面已经形成,大唐再也恢复不到安史之乱之前的样子了,从此以后,藩镇割据,宦官专政,逐渐成为唐朝两大弊病,虽然唐宪宗曾一度解决了所有不听话的藩镇,但那注定是昙花一现,唐朝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所以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完全正确的。
说到这儿,《弃长安》这本书我们就聊完了,区区四期的节目当然无法涵盖全书的内容,但至少能够让大家对安史之乱的起因有一定的了解,如果大家对这段历史感兴趣,还是强烈推荐大家去看原书。
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启发,下期节目我们再见。
本期书单:
1.《弃长安》,张明扬著;
2.《盛世的崩塌》,郭建龙著;
3.《平衡的失败》,于赓哲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