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阜阳,我的住处离金种子雕塑公园比较近,骑车约二十分钟左右。
阜阳在安徽西北部,早些年去郑州打工,绿皮火车载着我来来往往的,都得经过阜阳,去时她是倒数第二站,回来她是迎接我的第二站。
但我从未在此停留过,今年在阜阳安装设备,往返次数自然比平时多了起来。
阜阳地下水资源丰富,自古出美酒,金种子就是其中之一,最早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它兴与唐宋,盛于当代。传说酿酒鼻祖杜康的后人在颍河边用种子造酒,香气扑鼻,酒味醇厚,“竹林七贤”之一的刘伶闻香赶来,连喝三碗,醉卧三天,醒后叫绝:“好酒,一醉三秋也!”
“醉三秋”就是这么来的。
端午节因为赶工期没有回家,下午提前收工,打开高德地图,搜索附近的景点,“金种子雕塑公园”几个字跃入眼帘,这不就是种子酒总部么?
向旅馆老板打探信息,老板的答复很肯定:就是金种子集团公司,可以去看看。雕塑公园风景还不错,我们经常去,看多了不觉得什么,你们乍去会觉得新鲜。
谢过旅馆老板,骑着他的电动单车顺裕兴路一直东行,脑海里线路确定好,不用费心就到了金种子集团附近。
过了七里长沟大桥,雕塑公园到了,空气里满是酒香,特别醇的那种。
红绿灯向北一拐,顺着清河东路前行百十米,就是公园入口。
公园完全开放式的,四周没有围栏,入口南边的广场中央,一个巨型雕塑吸引了我。
一位精壮的汉子,右胳膊弯里环着一个酒坛,左手持一碗,屈腿落坐石凳,目视前方,美髯飘飘,莫非他就是酿酒鼻祖杜康?身后长墙,弧形矗立,走近一看,版面浮雕雕刻着酒的制作与传承。
五月的阳光,热烈而奔放,园子里各色花儿守着自己的地盘,竞相盛开,红的热情似火,黄的赏心悦目,白的纯洁无暇,蓝的柔情似水……一枝枝、一朵朵、一簇簇,一忽儿在你身前,一忽儿在你身后,叫人目不暇接。
公园水系丰富,中有两湖,一南一北,面积约有十多公顷,北湖没有雕塑,它与金种子酒罐装场地相连,远远的就能看见好多圆柱体建筑,游客说,那是储酒的。
金种子集团总部背东朝西,一条长长的大道连接上前面的清河东路,宽阔明朗,身后颍河清澈绵柔,缓缓流过。
既是雕塑公园,园中雕塑自是不少,那就去南湖转转。
听游客介绍:南湖雕塑分为“曲水流觞历史文化区”和“醉美人生民俗风情区”两个主题。“曲水流觞历史文化区”,以主雕塑广场为源头,七组历史人物组雕为主线,最后以“金种子”雕塑点题。
“醉美人生民俗文化区”由顶酒缸,猜拳,敬酒,打酒等阜阳民间传统民俗酒文化为选题,组雕沿湖布置,一个个自然的生活场景让游人回味亲切。
“曲水流觞”在古代是文人骚客的一种游戏,其实就是在院子里挖一条小河,然后让仆人在河的上游将酒杯漂浮在河面上,当酒杯漂到哪位的面前时,那位就要去做一首诗。如果做不出的话就要去喝酒。“觞”是一种木制酒杯,很轻,可以漂浮。
广场南面,就有曲水。
一条宽约四米的水池蜿蜒曲折向前而去,开始的地方有一个大大的红色的“酒”字,池不深,约摸两级台阶的高度,池底干涸,黑色大理石铺就,上面镌刻着一首首唐诗宋词。
最窄的地方,可以一跃而过。
池的两岸,一组组有关酒的历史人物雕塑,依次而立,如管鲍之交,煮酒论英雄,刮骨疗毒,刘伶醉酒,刘锜出征,欧苏邀月等。人物雕塑,形态逼真,面部表情栩栩如生,游客一看就能猜到是哪一位历史名人,讲述的是什么传说。
我不急,由着单车往前走。
雕塑多,我只是粗略地看了看。
走到欧苏邀月的地方,停下脚步,两尊雕塑一坐一立,坐者翘着二郎腿,手搁膝盖,另一手轻摩石凳,凳上有酒有杯,目视前方。立者举杯向天,微闭双眼,口中仿佛念念有词。
两者之间一弯牙月,上有诗词明晃可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欧阳修与苏轼是师生关系,二人先后主政过阜阳(古时叫颖州),为阜阳留下许多诗词佳话。我心里暗自猜测:那坐着的是欧阳修还是站着的是苏轼呢?
苏轼年轻时参加全国大考,他的笔下没有晦涩呆板陋习,诗词文章别具一格,通俗易懂,欧阳修就喜欢他的与众不同,大加赞赏,给他取了个第二名。考取功名后,古人都有拜师的习惯,苏轼也不例外,他递交贴子欧阳老师,成了欧阳老师的得意门生,有了欧阳老师的照顾,苏轼的名字越传越远。
这首《水调歌头•中秋感怀》是苏轼在山东诸城时写的,当时的他与家人分别太久,他借词表达手足情深,憧憬着兄弟团聚的美好。这首词后来也成为了众多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和亲人思念的代名词。
这么一想,那坐着的肯定是欧阳老师了,他正在欣赏他的得意门生举杯邀月抒情呢。
再往前走,曲水尽头,有一尊金色的雕塑立在浅池中央,池底躺着一枚行云流水般的红色酒字。
乍看雕塑,似是三滴金色水珠,从天而降,似滴非滴,欲滴还留。池底一汪浅水,清澈明底,没有风,水面平得像一面镜子,映着云天草木。
风静,水静,草木静,我的思绪仿佛也静了,立在岸边,不敢动弹,生怕一转身,皱了这一池云锦。
静静的,呆了片刻,忍不住又往前走了走,细看之下,原来这三滴水珠就是寓意三颗饱满的金种子,点题了,匠人巧心啊!我一下子被自己的愚呆惹笑。
从池头到池尾,“酒”字约有六七个,书法各异,其间夹杂诗词五六,篇篇经典,更有历朝历代饮酒器具的注解,让人一饱眼福。池的两岸,与酒有关的历史人物依次排展,或坐或屈,或抱拳,或豪饮,姿态各异,神形兼备。
一组组的下来,或许这就是“曲水流觞”的意思所在吧。
过了“曲水流觞”,绕过一处亭台,来到了湖边,湖水青绿。
起风了,柳枝轻拂,微波荡漾,湖中两人在游泳,每人身后都拖着一个橙色救生器具。
要不是岸边有警告牌,我早已脱衣下去,也奋力一搏了,好长时间没游泳,水的诱惑力太大。
沿湖走走,路边的民俗文化雕塑也很有意思。
“顶缸”,一个精壮的汉子,赤着上身,双臂舒张,屈膝半蹲马步桩,仰面朝天,嘴张目睁,头顶一硕大酒缸,胸前隆起的一块块腹肌,透着力透着健康强壮。
他凝神吸气,让酒缸倒立与额首,那酒缸也听话,纹丝不动,仿佛与皮肤粘在了一起,缸人合一。这样的场面平时只在影视剧里见过,明知是雕塑,心里却还忍不住为他捏了一把汗。
只为太逼真了。
湖的南面,最后一个雕塑应该是“打酒”,年幼的孩童,伸出右手,好像付钱的样子,可惜雕塑有些残缺,孩童手掌部分没了;慈祥的酒倌,一手拿酒具,一手拿舀子,舀子的下半部也没了,好可惜的画面。
这组画面不由想起小时候给父亲打酒的样子,拿着输液用过的玻璃瓶,带两个鸡蛋,一路小跑着去隔壁村的商店,让那个长得好看的阿姨给打酒。
酒是现钱,都是角票子,一斤酒,好几张,价格应该一块多,看阿姨打酒的时候,她的麻花辫子一甩一甩的,很灵动。每次她都把瓶子装满,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只觉得酒坛子盖一掀,香气扑鼻,好闻极了。
鸡蛋是拿来换咸盐的,“鸡蛋换咸盐,两不找钱”,老家俗语。
回家路上,又是蹦蹦跳跳的,偶尔会打开瓶盖,偷偷尝一口,不觉得辣,家里奶奶父亲都喜欢喝酒,所以我的酒量应该是遗传的。
现在的酒都是瓶装酒,包装精美,生活里早已没有了打酒的习俗,看着这雕塑,好怀念小时候的打酒时光。
单车载着我一路走,一路畅想,出园门,正好收到工友信息“回来,吃饭了。”
回头看看,夕阳里,金种子大厦披上一层薄薄的金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