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冲突:你必须活出攻击性,才能建立真实的关系

(图片来源:当当网)

生活中,面对那些曾经对你来说有重要意义的人对你发起正面的冲突,总是喜欢在语言上隐性地攻击你,你会因为害怕破坏关系而选择忍让和回避吗?你会觉得当下如果做出回击性的行为,会显得自己很不成熟吗?你会为了暂时的和平而选择忽视吗?


这些有形或者无形的冲突,很容易让人陷入一种无力感,也会让人对人际关系充满恐惧,因为你总是委屈、孤独地陷入那种负面的情绪中,然后悲观一点,你会把这股怒气转移到自己身上,因为她就只对你这样,是不是自己出问题了。


我想,如果是我,年轻的时候,可能就会陷入这种内耗了。年纪渐长之后,可能就不会了。因为我也在一年又一年的阅历中,在自己的心中生出了攻击的力量。就像心理咨询师黄玉玲老师笔下的这本《敢于冲突》,其实并不是教会人们去制造冲突,而是让我们打从心里生出力量,敢于承接周遭人制造出来的冲突,并且生出反击的力量,不让自己为了成全别人,而一直压抑着自己的人生。


或许,正如书中所说的,“你必须活出攻击性,然后你才能真实,也因为真实,你才有可能建立真实的情感关系。”而我正是被这句话治愈了,因为我有理论的后盾,不再害怕别人的攻击,我也有理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不满。因为,我想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真实的情感,而不是虚假的。


(图片来源:当当网)

01 什么是攻击性?


说到攻击性,其实我们有必要重新了解一下它的定义。攻击性,其实是一个中性词,它的出现,和你周围的人际关系,内在感受以及生活状态有关系的。或许,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有攻击的基因,只不过平日里被隐藏了起来,只有受到一定的刺激时,才会被显现出来。


所以,不是说有人生来就充满攻击性的,而是他周围的一切一直都在给他制造这种刺激,最终就会呈现出这样的状态。


什么样刺激会激发一个人身上的攻击性呢?当我们在看《动物世界》这类纪录片的时候,我们会看到,大草原上的狮子,平日里也是悠闲的,自在的。什么时候狮子会变凶呢?就是当它感受到周围有危险的时候,或者是有其他的动物威胁到它的安全的时候,这个时候它身上凶猛的一面就表现出来了。


人也是如此的。平日里,彼此之间见个面,打个招呼,彼此之间不要有太多的交集,人与人之间完全是和谐的。然而,所有的矛盾起源于,当一个人对另一个人心理边界的入侵,或者是肆意地批判,亦或是对他人的故意忽视,虽然他也是在表达他这个人身上的攻击性冲动,但是这种行为就会刺激对方的攻击性冲动,矛盾就有可能在这个时候升级了。


这种解释是来自作者心理学方面的解读。其实说得更直白一些,就是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真实感受的忽视,或者是一个人对自己内心真实感受的忽视。


怎么说呢?如果一个人真的有在意别人内心感受,那么他是不会挑着别人的不足之处,或是别人的瑕疵之处一直在进行隐藏性的攻击,哪怕你表现得情商再怎么高,你缺的其实就是口德。


而对方,从人与人的角度来说,好像这个人并没有指名道姓地说你,所以你不能生气。如果你生气了,就显得你很小气,你疑心病很重。可是,那些被刺激出来的攻击性又无处安放,所以很焦虑,为了成全自己的人设,还真的是得忍了。


可是忍耐并不是好品质,受伤最重的依旧是自己。所以因为生闷气而产生的所有不好的结果,你都得受着。无形中,你和真实的自己又脱节了。因为你做不到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然后这一段关系中,你只会越来越心累,越来越怀疑自己。


到最后,解决问题的底层逻辑就是,回归到真实的自己,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哪怕是让人觉得你“很不好惹”,也没事。


(图片来源:当当网)

02 攻击性的活力之美


生活中,如果有一个人被他人攻击之后,还是选择默默不作声,甚至是不做反击。我们好像不会夸他老实,而是会觉得他的样子就像一个“受气的小媳妇”。所以,攻击性比较强的人,其实他的生命是充满活力的。


并不是说一个人身上有攻击性,就说明这个好斗。而是在他的身上,我们总会看到很多种可能。


就像摩西奶奶,七十多岁才开始学画画,最后还办了画展,直到今天她依旧是很多人口中励志的例子。事实上,这便是摩西奶奶身上的攻击性。


放在很多人身上,七十多岁的时候,估计每天就想着如何平静地度过吧,如果被人问起,你是否还有什么理想。很多人大概也会说,哪怕有,这个点也太老了,没精力折腾了。


但是摩西奶奶折腾起来了,她生命里的攻击性带动着她的生命活力,展现出生命的另一种形态。在那种形态里,只有对真实自己的满足,没有年龄的限制,没有皮肉老去的担忧,就是单纯地想要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可以说,有攻击性的人,他的生命状态是流动的,而不是沉闷的,一成不变的。或许,在他的坚持下,我们是可以看到一个人身上的诸多可能的。


(图片来源:当当网)

03 有攻击性的人生,是有生命力的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是如此,为什么会有“欢喜冤家”这个词呢?大概是很久以前,有两个人可能一见面就看对方不舒服,然后一见面就吵,吵着吵着,把自己内心的攻击性冲动给释放了出来,那么曾经生命力的不满都被发泄出来,突然发现,原来那个陪着自己吵的人,是最懂自己的。最终有可能还成为好朋友。


对于我们每个人的人生来说,不必太害怕我们心里潜藏的攻击性,其实它的存在,只是让你有敢于冲突的能力,而不是一味地忍让。


毕竟,每一次当我们正视这些攻击性的时候,其实最直接面对的是最真实的自己。不管那个真实的自己是正直的,还是虚伪的,我们都得先过自己这一关。就好像,你被人人身攻击了,你就得去思考,为什么对方老是这样子?是真的自己出问题了,还是别人把你当成软柿子?


每个人都得真实地去寻找这些问题的答案,然后才能把自己的攻击性放出来。毕竟,心直口快的人是从来不会让自己受委屈的,而一直忍让的人并不会显得你道德很高尚,反而有可能把这份怒气积压太久,结果伤身了。


有攻击性的人生,其实才是充满生命力。因为有这种特质的人,他真的不曾害怕过什么,他追求的也只是人与人之间最真实的情感,毕竟人与人之间,如果不是以诚相待,那就干脆别老扯一起,挺闹心的。


合理地把自己的攻击性表达出来,如果幸运的话,在冲突中把关系升温,说不定真的就有了“莫逆之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人与人之间的信任与尊重得到升华。当然,这需要智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