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引发思考可触碰心灵的书
先不说这本书为我解决了多少困惑也不说这本书引发了多少思考,单说说这本书给我带来多少惊喜。这是我至今为止的第一本签名书,非常喜欢老唐的签名:“财富是思考的副产品”这句看似简单的话却道出了投资的真谛,知而后谋动。书归正传说说巴芒演义的最初印象:第一这是一本以章回体演义的形式与读者分享国外投资史的书。少了投资类书籍的晦涩难懂。第二这是一本以时间为线以人物为轴的书。把不同空间的人物经历融为一整体。第三这是一本容百家之言的书,也是一本融汇了老唐多年阅读心得与投资思想的书。
我将从三个方面谈谈这本书对我的影响。这本书是我看了一遍,又不忍放手连续看了两遍并做了批注的投资类的书。我以前也读了一些投资类的书籍,比如巴菲特的估值逻辑,巴菲特致股东的信等等。读了之后总是有一些困惑,读完之后不知从中能学到什么,不但找不到入口还觉得他们的投资思路和方式不是我这样一个普通的投资者可复制的。我既没有大量的资金买到控股,控制董事会来分红,拆分,清算,最终获利离场。而且现在的市场信息相对比较对称,在简单的去寻找烟蒂股几乎是不可能的。很多时候是让我乘兴而来败兴而归。而这次不一样,真的不一样!
一、解惑
这本书却与众不同,在介绍每一个人的投资者的经历时还附有老唐对投资者当时的投资依据的推演深入分析。如第十五回冲动收购伯克希尔损失超过千亿美元的冲动背后的投资逻辑让我们看到一个深入思考认真调研并且因为过往的成功史自负而冲动的巴菲特,一个鲜活的巴菲特,一个平凡的巴菲特。老唐用了了数语还原了一个我们可学的巴菲特。从这个人人称颂的伯克希尔,却不知它走过了多么灰暗的二十年。这一案却能帮我们看清自己,看清个人的渺小无论你多有能量。我们仅仅是历史中的一粒尘埃。企业如果失去它赖以生存的主业——市场消失;结果只有一个转型或逐渐衰退,无论你胳膊粗力气大无论你多优秀也做不过历史的车轮。所以在我们选择投资标的时,企业所处的行业地位,行业成熟度就尤为重要了。
格雷厄姆是投资界里程碑一样的人物,他老人家的”烟蒂股”投资策略普惠了一代人,特别是他的嫡传弟子巴菲特和施洛斯,咱不说巴菲特单说施洛斯在一个被老巴称为“壁橱”的狭小空间创造了投资的奇迹。在他投资的47七年里,年复合收益率达到百分之二十。在这四十七年里投入之小,人力之寡。从表象来看这非常适合我们普通的个人投资者,但他的基金2002年解散了。我曾推测过可能是因为身体原因,年龄原因亦或是想颐养天年。但巴芒演义却向我们提供了一个更科学的视角:第八回烟蒂照样与时俱进 标准需随现实微调。施洛斯经过四十多年的不懈努力,不断改进,最终败给了现实---找不到附和其标准的目标了。我们今天在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有价值的烟蒂股了,即使找到也不会有大量的烟蒂股等待着我们去分散了。但施洛斯留下的持股策略和思考清单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作为我们也应该具备施洛斯的投资品质:看得清自己,守得住寂寞,
二、引发的思考
巴芒演义是一本非比寻常的书。让我在阅读的工程中不断思考,不断比对。不仅深化了自己的投资思想,也对自己的人生价值取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这是一本无法用语言来评价的书。
对投资的影响:对市场怀揣敬畏之心。市场短期是一台投票机,但长期是一台称重机。格雷厄姆在投资初期因没有充分认识到市场的威力而惨遭滑铁卢。他老人家经历了这次巨变才建立了自己的投资模型。认识到市场之可利用不可盲目地追随。前人已为我们踩过的坑我们就寻着她的足迹慢慢前行。蔡志勇用他的股市传奇向我们诠释了市场的无情与公允。我自问是凡人一枚。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我还是凡人中的小菜。与这些投资大师相比我既没有他们的高学历也没有他们对市场的认识度更没有什么内幕消息。因此我能做的仅仅是多阅读,从这些大师的经历中积累经验,寻找突破点,从而找到适合自己的。二每个人都在不停的积累财富创造财富希望有一天能实现财富自由。但财富的积累与获得也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我们付出劳动方可获得。把劳动变现的能力,这种能力的增长是有前提条件的。一我们要行驶在正确的路上。二要经过长期的坚持不懈的能力。这一过程不仅要经历失败的煎熬,众人的非议还要不断地否定自己,客观的评鉴自己。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不追求挣快钱,不幻想一夜暴富不追求抓住每一支大牛股。慢慢变富,慢就是快。学会独立思考。
若水三千只取一瓢,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这本书以章回演义的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形形色色的投资大师。他们不仅帮助我形成了初步的投资理念。也让我明白了我更愿意成为拥有什么样品格的投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