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重要性,精力恐怕要排在才能之前。精力意味着更高的效率和更持久的状态。人是要拿出一部分时间对付自己的,精力旺盛的人,很轻松就把这部分任务完成了,剩下的时间可以用来干点别的。精力充沛很可能是天生的,这是个残酷的事实,所以,有一个好身体是多么重要。
2.别人对你的评价,大多时候都会包含着一种可能连他们自己都没有察觉到的隐性控制欲。摆脱控制的第一步,就是不要在乎别人怎么评价你。声名狼藉又怎么样呢,那并不能改变你的本质是什么样的人。
3.所有选择,其实都是当时你的最优选。看到某博主说余秀华,建议还是要找个社会意义上像样点的男人谈恋爱。问题就在这里:社会意义上像点样的男人,往往会有更多选项。有趣的灵魂与好看的皮囊并非不可兼得。余秀华可选余地并不大。并不是想不想,而是能不能。所有选择,在当时都是最优选。拿你有的,换你要的。拿你最珍贵的,换你最渴望的。有不甘心,但已经是最好。有大欢喜,也有大恐怖。没有错误的选择。外人以为的弯路,在当事人也都是捷径。所有事后被证明无用的努力,在当时也都是必须的。没什么可懊悔的,往前走。
4.觉得混乱的时候,要学会隔离。要想弄疯一个人,就让他多线程。10分钟内被三个人打扰,或者同一个时间段有10个目标。人长期处在这种无法专注的焦虑之中,精力再充沛,也迟早被耗干,而且也很可能一无所成。所以,当你觉得心浮气躁的时候,问自己:我这段时间,分给谁,分在哪件事情上。想清楚后,其他的人、事、物放到一边。把自己的时间切割,一个时间段做一个事,其他的全部屏蔽。这不是冷漠,也不是功利,这是必须要学会的自我保护。你不是门铃,不需要每一次都响应。
5.上层人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让底层人尊崇和接受儒家思想,而自己崇尚的却是法家,法家主张人性本恶,认为人性是阴暗的。
儒家则主张人性本善,让人听话守规矩、接受自己的命运,法家则认为人性是趋利避害的、人与人之间本质上只存在利益关系。
法家认为只要存在利益,那么关系再疏远的人也能在一个锅里吃饭,但一旦伤害到各自的利益,那么连父子兄弟之间也会反目成仇。
对于深受儒家影响的普通人来说,这种道德上的羁绊和情感束缚,是他们无法突破的,但这正是上层人驾驭普通人的工具和手段。我们看明白了人性的黑暗,不是为了用道德去交换利益,而是为了能看清人性当中的丑恶,更好的保持自己人性中的善良。
(配图:gree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