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职位,门槛并不高。但越是门槛低的职位,想要做好就越难。 ”
对你“专业”的要求,不会因为门槛低而随之降低。
1
不要求你总给我条理清晰的解答,但也不要每次都让我再检查一遍才放心。
公司分布于北上广三地,总部在北京。为了方便管理,找了第三方人事代理机构代为处理薪资发放和社保、公积金缴纳的事情。
正逢外地一同事公积金贷款出现问题,细查之下矛头直指代理公司。
咨询后的结果是:因为XXX,这个问题无法避免,但是只要我们XXX,就肯定不会影响,放心。
我不熟悉外地政策,但理由听起来实在站不住脚。给同事答复前,想着有备无患,给外地负责公积金贷款的机构电话确认了一次。
结果啪啪打脸,机构的答复和代理给到的回复基本是两回事。而且,问题其实是可以避免的。
于是再次对接。如此循环不下五次,每次都需要我用搜集的证据甩过去,他才闭嘴不扯理由,默默执行。
彼时另一个员工的社保也出现问题,他的第一反应又是“我们没问题。”
为了减轻工作量请的代理公司,反而增加了自己的工作量……最终申请换了客服。
之前是,不管问几个问题,不管问题在邮件里罗列得多么清晰,永远只回答最后一个;换了之后,条理清晰不少,邮件说不明白的,能主动电话联系我们说明白。
之前是,不管公司的问题是否特殊,首先发过来的永远是一个基本无法解决问题的链接;换了之后,会主动说:“我觉得这个材料有问题,不能解决您公司的问题,我再确认一下。”
之前是,不论出了什么问题都告诉我“我们的操作没问题”;换了之后,会一起分析大概是哪个环节出错,确认公司方没有问题后,开始内部纠因解决。
一来二去,她交付的材料越来越好。重要的文件仍需二次核对,但大部分时候,基本不用修改,一次就过了。
两个人一对比,高下立判。
2
不需要你每天都加班,但也不要每天踩点走、第二天告诉我你事情又没做完。
文文微信我吐槽。说部门之前有一个负责招聘和员工关系的同事也是不容易,被投诉还不自知,连喜怒基本不形于外的销售们都开始尽量远离她。
招聘仨月,搜寻简历的质量毫无提升;员工转正,部门负责人都不知情;人事服务,全部转嫁却告诉上司一切都好;没有交付,却永远到点就下班。如此恶性循环。
部门其他人全被拖累,为她填补踩出的坑。
该员工后来试用期被解职。新来一个人接替工作。
新人刚来,虽然业务不熟,但职业习惯好,条理性不错。也会在没法当天给出答复时,提前给出后备方案,以及预计交付时间。
同事调侃说:你们部门终于又找到了个愿意加班几分钟帮我们把事情解决了的人呀。
“我第一次觉得部门同事的离职带给我们的是解脱。”文文如是说。
3
不需要你刚进公司就熟悉全套流程,但也不至于一直拎不清下一步该做什么。
流程可能是很小的事,比如发邮件该抄送给谁,比如梳理出每月固定要做的是哪几件事。
老大给我讲过行政舟舟的故事。
舟舟刚进公司时,是行政助理兼前台。负责行政表格整理、快递收发、水电续费、来访接待等一系列行政执行的工作。
刚开始一切正常,部门事务运转良好。
可慢慢就发现问题:发送过的邮件再次重发时,舟舟也总要再问应该发给谁;
夏天,部门用电比冬天快,老大叮嘱每周四查一次,电量不足赶紧充值。舟舟觉得不必要,结果,某个周五,办公室突然全部停电,老板大发飙;
又有一次,老大没提醒,舟舟直接忘记申请快递月结费用,快递罢工不取件,险些耽误了公司合同的寄送……
出这些篓子的时候,舟舟进公司已将近四个月。
老大无数次跟她说不明白就问,有困难需要帮忙就说,事情太多一时记不起可以先列出来。可惜不管发火还是循循善诱,问题永远石沉大海,得不到正常反馈。
一来二去,老大也无力了。
舟舟偶尔也表示委屈,她报了成本管理班,报了沟通训练课,报了英语提高班,报了工作整理术,明明在努力提升自己,可就是效果不明显。
预算计划、成本管理、资料整理、内部沟通、统筹协调,这的确都是行政上升通道中可以模块化提升的能力。
可是,如果当下连本职都无法胜任、连公司基本流程都还不熟悉,你提升其他有什么用?谁又敢去提升你?
如果你没有专业能力,至少先认真踏实让自己做好本职。
“舟舟这丫头,单论执行,是个还不错的行政,也肯学。可惜再这么瞎学下去,这辈子也只能做简单的执行了。只会说什么就做什么,不堪大用啊!”
4
我们总说,世上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不管是职场老油条或是职场小白,或多或少都见过真正的“专业”是什么样。
有了标准,就会有要求。
“是他的问题就说是,推三阻四,居然还撒谎,浪费时间。”
“不会做,没这方面经验,有条理能问清楚也行啊,但她连问都问不清楚,自己瞎做。”
“问到工作就闷葫芦,闷头做又总出错。我真的不太能理解现在的小孩了。”
交付质量差,方法无改进,汇报凭忽悠,自省不在点。
职场死穴。
又岂止这些职场死穴。
公司环境不一样,对着装的要求、对邮件格式的要求、对汇报用PPT排版的要求……都不一样。对你“是否专业”的评判,无处不在,无孔不入。
而且,与第一面的好印象或坏印象不同,“不专业”的印象是被累积的。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
你或许认为这些要求太过表面又不近人情,或许认为就这么被贴上“不专业”的标签心里委屈。
可仔细想想,这些没做好,是不是真的不专业?
如果不专业,想想怎么变得专业,才能警醒自己,不被职场竞争的洪流裹挟着吞没吧。
5
什么是“专业”?
那些被“老派人”们认为必要的美德,那些开始变得稀缺的品质:
收到重要邮件及时回复;面试无法赴约及时通知;漏掉同一号码两次以上来电会回拨;接到面试电话能快速反应出公司而非脱口而出“哪家?不好意思我不记得了。”
更进一步,
条理清晰、主动沟通、多想一步、帮助分析、愿意担责。这些让人相信,你能解决问题。
懂得总结、及时调整方向、不越级执行、职业有条理。即使从零起步,你能让人安心。
快速学习、举一反三、及时反馈、懂得寻求帮助、把力气用对方向。只有立足当下,方能把握未来。
专业是,你在哪怕一个领域,因为专业基础、因为持续投入而表现出的,和别人哪怕一点点的正向的不一样。
那是你随时脱稿与人侃侃而谈、数据流程全然在心的从容淡定;是一点即通、高效交付工作时的自信谦和;也是认真踏实,深入研习后在专业上的精益求精。
你的工作,能获得他人信任吗?
你的工作,能让人感到安心吗?
你的工作,能让人称赞专业吗?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