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说论语大家从小便背,上学期间也是学习不少,也听过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但对其也只是一知半解,对古代的二个半圣人中,只对王阳明了解相对多点,也曾经有过想开悟,当圣人的念头,但也都付诸谈笑中罢了。
对于孔老夫子这位头号圣人,只是朦胧地感觉很牛,其思想和文章了解的很有限,在刷抖音时看到的这个痞解论语,倒是解了很多原来年少时的迷惑,有种醍醐灌顶之感。
今天看论语的第二句:
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论语的第二句。
通俗版
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来看我,难道我不是应该很快乐吗?
这句连正确都算不上的废话,放在论语的第二句,那论语也真的应该早从 我们的经典中拿掉了。
首先,有朋友从远方来找我们,这件事到底值不值得高兴呢?讨论这件事的本身,就好像讨论猪肉大葱的饺子好不好吃一样。都属于无伤大雅的个人喜好的范畴,讨论他们其实丝毫没有太大的意义,也没有必要。因此有朋友自远方来,就算是志同道合的朋友,我就应该高兴。这个论点本身就立不住脚,万一我正好就是这几天不方便或者没心情呢,比如公司有重要的项目要赶工收尾、我正和老婆闹离婚、老婆要生孩子、孩子病了在住院,或者干脆我正在闹经济危机等等。可能有一万个理由,朋友来了,我根本无法开心起来,甚至这件事还会让我更加的不开心。
所以我们现理解的这个意思,绝对不是孔子想要表达的意思。如此解读,只能说对论证对经典儒家思想理解的不够通透。
主要字解释
“有”:是朋友的“友”字的通假字,这个用法不常见,但那时,“有”和“友”是互通的。找出几个例子:
“友”通“有”:《诗经·云汉》有云:“旱既大甚,散无有纪”,这里的“友”就是“有”的通假字,“无有”就是没有的意思。这句话的意思就是旱情已经很严重了,饥荒和离散已导致了我们这个社会连基本的法度都已经没有了。除此之外呢,在论语中,子日:“无友不如已者,过则勿惮改。”这里的“友”很多人不知道,它是和“有”通假字。在解释时都钻进了死胡同,要是理解为朋友的友,就成了不要和不如自己的人交朋友。这就又给黑孔子找到了理由。其实这里的“无友”,也是没有的意思。所以“无友不如已者“,它就是没有不如自己的意思。
“有”通“友”:在《庄子·大宗师》里头有:“有亲非人也,天时非贤也。”这里的有就通友,是友情和亲情。
有朋自远方来,这里的“有”就是朋友的“友”通假字。是指志同道合的人一起,携手合作。
“朋“:朱骏声的《说文通训定声》当中有说:“朋,神鸟也。朋,古文凤,象形。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资料也可以佐证在过去,朋、鹏、凤,这三个字本为一字,只是到了后来才区分开来。这里的朋其实是指神鸟凤凰。在有的后面又加一个朋字,其实想表达的是一种拔高和赞美,描绘出一种有凤来仪,度化世人的感觉。
“远方”:代表的不是一个词,和今天我们说的远方可不一样。千万不能混用。一定要当成两个分开的字去理解。远不是指距离的远近,而是指深远久远,源远流长的意思。方也不是表示地方和方向的意思。在先秦的时候,如果你说某某一方某某之方,比如万国之方、在水一方。一般就表示这个方就是说话之人,心向往之却不能至的理想中的地方。
“来”:不是简单表示过来的意思,在甲骨文里的这个“来“字,看起来就是一个小麦的模样。其本意也就是小麦,但人家可不是一般的咱们理解的小麦,而是从天而降的神麦。说文解字中说“来,周所受瑞麦也,天所来也。“《诗经》里也有:”以我来牟“意思就是请赐予我天降的神麦吧。因为那个时候粮食品种单一,而产量很低。发现小麦可以当做粮食来把人们养活时,不用担心饿死了,因此小麦也就被人们视为上天赐给的、从天而降的礼物。所以这里的“来”就让前面的“朋”,有了一种从天而降,降临人间的这个神圣的意思,也正好符合了神鸟凤凰的风范。
“乐”:在这里要读成音乐的乐,它其实是礼乐的乐,所代表的是盛世之象。
这句话没有主语,和论语第一句的“学而时习之”一样,但我们可以推测出这里的主语,就是立志行圣人之道的君子们。那我们也就明白了,这句话是孔子把那些行圣人之道的君子们比喻成了从天而降,汇聚于此来度化世人的神鸟凤凰。在这里结成一种友的关系,一起携手一起合作,共同来度化世人,打造美好和谐的大同世界。
完整正解:
孔子说当立志行圣人之道的君子们,像凤凰一样不断的从天而降,汇聚到同一个地方,他们共同携手一起合作,行圣人之道,法度世人,而这样的地方,难道不就是我们心中所向往的那个理想的大同盛世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