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刚刚好给大家分享的是一阙千古神作——《忆秦娥·箫声咽》。
这阙词的作者本来难以确定,宋代有选本将此词与另一阙著名的《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都归在李太白名下,此后一般都依此说,不过明代以来也是质疑不断,因为从李白生平相关的记录中找不到他写过词的证据。也许大家认为这种巨作,也只有李白这种级别的诗人才配得上,所以宁愿相信作者是李白。
不过可以确定的是,本阙词出现在宋代以前,唐至五代之间。唐代早期的词,都属于酒宴上歌妓们演唱助兴的曲子词,多为民间艺人所作,到了晚唐温庭筠等文人作花间词,词的文学性和艺术水准才逐步得以提高。一直到五代李后主亡国以前,词均属“艳科”,题材不离花前月下的男欢女爱、歌楼酒肆的寻欢作乐,从未出现过一流的杰作。
所以,这时期突然出现的这阙《忆秦娥》,怀古伤今,雄浑苍凉,堪称横空出世,前不见古人,后也难见来者!
再看看本词的具体内容。起首两句,就已非同小可。大意是睡梦中的秦娥被一阵咽绝的箫声惊醒。秦娥一出场梦就被打断,就出现了情绪高点,也给全词渲染了一种清冷的气氛。如同信乐团的信一张口就是高音,常人难以跟得上。醒来之后的秦娥打开小轩窗,看到月光下的垂柳,不禁想起了当初在灞陵离别的情景。写到这里,似乎内容也未离闺中怨的窠臼。
且看下片。清秋时节音尘绝,秦娥触景思人,眼光竟放到了长安附近的乐游古原和咸阳古道,这不是秦、汉的遗迹吗?一般的女子岂能有此视野,必是寄托着作者深沉的历史观照。
全词的点睛之笔在最后两句:西风残照,汉家陵阙。暗淡了刀光剑影,远去了鼓角争鸣,一切都消逝了,只剩下西风萧瑟和残阳如血伴随着远处的汉代皇陵,显得如此悲壮。词作者已经将身处小楼的秦娥对个人的忧愁,提升到了身处前朝遗迹的词人对历史的忧愁,艺术手法如此纯熟,这绝非同时期的花间词所能相提并论的,像极了后世的作者穿越到唐朝去写就的。
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称赞此词“以气象胜”。本词的气象,当然不是盛唐气象,更像是天宝末期以后每况愈下的唐朝国运的一种寓示。如此宏大的意境,沉郁顿挫的风格,穿越千年的历史感,放在唐诗的杰作之中也不会逊色,并且为宋词开了一个起点很高的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