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我国按经济发展水平来分,大致可分为城市、城乡和农村三大板块。首先请原谅我用中国城乡教育这样的广泛命题来展开我对现代教育的一些阐述和见解,也由于知识面的局限和经历的匮乏,本文同相关的论文或学术研究相比,确实不可相提并论,有着很大的差距,但本文也尽量从客观出发,指出症结所在。我虽然没有做过教育者,但是一直在做被教育者,因此此篇文章也只能从不同个体的教育导向结果本身,去尝试反推教育本质。这也是本文的局限性和特殊性。
王小波曾说:文学应该要能照亮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这并不是一句形而上学的虚话,一部文学作品若是脱离了生活实质,那便是一纸空话。而教育学也应达到跟文学同样的标准和要求,能在了解人性之善恶上,发展出另一道曙光。从大的方面讲,一个民族的教育发展能一定程度上形成未来的社会风气。教是非,明善恶,知美丑。从小方面讲,我们都在说一代更比一代强,其根本缘由仍在于教育的改革,但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很大的问题,接下去我会详细的解释。
参考文献: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主编:阴国恩(高等教育出版社)
教育社会学——编著:徐瑞,刘慧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资本论——编著:张家军(人民出版社)
犯罪心理学(个别章节)——编著:罗大华&何为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谈起我国早期的教育学家,不得不说的就是孔子了。譬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知之为不知,不知为不知,是知也”;“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意为对于任何知识的学习,懂它的人不如以喜爱它的人,喜爱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从这些语句中也渗透着孔子对于教学的感触和发现,也透露出一些现代教育的本质原理。而中国现代的教育学发展仅百年之余,在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诞生了教育学这门社会学科,在诞生之际,更多的借鉴了教育先进国日本的教育文化,后期又受西方和苏联的教育学影响,逐渐形成了现有的教育学体系。
国外发达国家的教育心理学发展经历了不断论证革新的过程,教育心理学不同于教育学,它倾向于更为微观的研究,强调个体的异同和认知心理发展,较为全面科学化。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当属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曾这样表述教育的作用:他说给我一打健康的婴儿,让我放在特殊的环境下教养,我可以担保,在这一打婴儿中,我随便拿出一个来,都能训练其成为任何领域的专家,或艺术家,或医生,或律师;也可以训练其成为一个乞丐,一个盗贼;该观点一出,遭到教育学界的严厉批判,因其否认了儿童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使之成为一个产品——这种教育决定论的提出,在分析和实践中被夭折;之后还出现过环境决定论,调和论,辩证唯物论等等的观点。总之,观点是在不断融合发展的过程。
讲了这么多中外教育的理论发展过程,目的也在为读者传递些教育学知识,做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由于历史原因,其在中国的正式发展还处于不完善的地步。在这样不完善的理论支持下,教育者势必会形成随意化,主观化的教育思维。
每一个个体,在从出生至20多岁的家庭和学校的联合教育,再到20多岁的社会化教育,当然,现代中高等教育却将这两者二元对立起来,实则是落后的教育方式。就中高等教育而言,渗透社会化教育可以使之更为缓冲的进入社会生活。社会化教育包括进入社会的一些基本技能,处事说话的能力等等若干。其实这种教育模式更偏向于素质教育的模式,穿插着各种素质化社会化的教学,这个在学校层面已经开展,新高考的改革正是在此基础上发展的。家庭方面,个别急功近利的人们在意识到这点之后,在学前教育时期,引入各种技能的学习,“完美”的填充了儿童的所有时间,其教育模式违背了教育的过程实际必须遵循普遍儿童的认知结构及认知兴趣,学前的儿童他们的教育是游戏,任何技能的学习,如果是在游戏上穿插,那么算是顺水推舟,潜移默化。儿童不愿意学的原因在于教育者讲授的没有意思,教条主义,没有游戏性,如果一位教育者按上面的教育方式教育,那么他就是在用成人的思考模式去教育一个儿童,这是教育上的大忌。这会造成你不理解我,我也不理解你,那么最后就是分崩离析,教育者的目的就达不到。所以在现代教育学中,潜移默化,悄然无息的教育一直是最为有效的教育方式。
在城乡教育中,不同阶级的教育者有着不同的教育方式,最为大的区别就在于是潜在式教育还是显现式教育。一般的教育者会对孩子说:你要读好书,将来考上大学;要做好事,别干违法的事。而另一些教育者不跟受教育者讲这么多空洞的话语,他们以身作则,并在家中放置了各色各样的读物。模仿——是人类的天性,更是儿童的天性。任何的创造都是在模仿的基础上发展而来。如果说儿童是白纸一张,那说的一点没错,教育者在上面的任何涂鸦和描述,都会内化为儿童的思想。
再者,每位家长都渴望孩子能考上好大学,他们千方百计的想提高孩子的成绩,当然这也跟我国的教育体制有关,但其中我要说一些关于“物质奖励”的弊端问题,现代教育心理学越来越看重对于儿童将知识本身作为乐趣的动机培养,因为这才是长久之计,我们经常可以看见家长对孩子说这门考100分给你买个玩具飞机。这种教育的好处是省心省力,但话说回来,教育者若将物质奖励作为受教育者去获取知识的奖励,脱离了对知识兴趣本身的培养,算是下策,这样做的弊端在于如果受教者日后向仅以知识本身作为乐趣作为动机去学习,在获得成绩后却受不到“应有的奖励”,未免会感觉少了点什么,增加了这种动机丧失的风险。但物质奖励在某种程度上是需要的,只是说,这种以成绩本身作为物质奖励的标的物来说,是愚蠢的。内部学习动机比外部的重要,但并非说外部的不重要,而是现今的教育本末倒置,外部其实只是内部的辅助,强化罢了。
除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方面那也是漏洞百出,我们先讲下微观方面,拿语文学科的教育来说,一篇节选的文字展现在眼前,最常出现的就是“此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什么?”或者给你一段话,“这句话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然后设置了标准答案。我觉得这个题目让作者自己去回答都不能拿高分,圈定的思想限制学生的发展,什么是中心思想?——体现了作者思念家乡,无奈感慨的浓浓情意?答案里有的一眼就能看出来,作者想表达的你答案里没有,这种浮于表面的教学模式,才是真正的顽疾。那么还有中式英语的教学,那应该算是错误的教学方式,这里就不细细展开了。
那么宏观方面讲,中低级学生没有精力和想法去学习学习的方法论,他们不太可能脱离教师教学,而转向另一种学习方式,这样的精力成本过高。所以,教师的教学方式基本上决定了学生的思维模式,这一情况在低年级阶段尤为明显,所以低年级的教师显得更为任务宏达,现代教育学也对教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以顺应日趋变化的教育结构,其难度不亚于医生动一场大型手术,教师不仅要站在高位树立教师权威,而且还要与学生打成一片,“侵入”他们的生活,了解其行为产生的缘由,并对其背后的原因加以引导。我们说行为是受心理,受动机促使,而现在的教育更多的仅从行为上纠正,未免昙花一现,缺乏对教育本质性的了解。因为当个体的不良行为受到外来压制时,其动机可能性依旧存在,当条件符合,他会以一种更为隐蔽,更为间接的方式去继续其行为。所以说,教书育人,是一门体系科学,不是随意性的引导。
一名优秀的教育者,就传授知识的过程中,能否激发和保持学生对于这门学科的兴趣,进而产生深入研究的想法后,给予其正确的思维方式,这才是关键。当然,更为基础的是,学生对于教育者的为人处事方式的借鉴和了解。
近期很多新闻爆出教授丑闻,很多都是教育部批准的“长江学者”,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高级教育者。以身作则是教育者的基本,道德都丧失了,从教育学角度讲,那什么都不用说了,但从政治上讲,还有的谈。这方面就不多写了。
最后来谈谈站在更高层面上的性教育和青少年犯罪同教育的问题。为粗浅了解青少年犯罪,我特意查阅了犯罪心理学的个别章节,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未成年人犯罪越来越严重,从91年的33392人,到04年的70086人,翻了一倍多。但近年来,其犯罪率出现了持续性的下降,但国统局的数据中是这样写的,16年与10年的比,减少多少多少,13年也与10年的比,出现了折算不一致的现象,也就是说10年有两个不同的数据,不是一致的,这种低级错误,让我不禁怀疑国统局的数据正确性问题。
说回犯罪同教育的联系,其实是显而易见的,好的教育能正确的引导恶,但成长过程中的诸多因素,个体的差别性,即使是再好的教育也无法面面俱到,更何况是不完善的,地区差距极大的教育。这也是教育的局限性,当然犯罪的原因复杂,有主客观方面的,有外在诱导等。但之前我也说过,教育也应该要照亮每处角落,不仅在于防止,也在于规劝,更使得法律于青少年而言,真正起作用的是预防,而不是刑罚。
那么说到性教育,一直被我们所诟病的就是迟迟得不到普及,其实有两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性教育的普及就像是个潘多拉魔盒,若不管制引导,就会导向相反的方向。如果没有一个完善的性教育师范训练体系,就没有好的教师,现在的教师连自己谈到性都脸红,那么怎么教授课程。另一方面,在中国现状来看,相比于脱贫,医疗,养老等社会问题来说,性教育的开展孰轻孰重也很明显了。所以短期看来,要想在学校方面普及性教育知识是不太可能了,最多也只是走走过场。那么重担就交于家庭教育了去了,说起家庭教育,还要结合社会情况问题来教,比如愈演愈烈的拐卖儿童犯罪,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在2017年元旦正式将此罪中情节特别严重的纳入到死刑范畴,但这些刑罚都是后话,虽起到预防作用,但一旦被拐卖,拐卖造成的伤害是难以消磨的。所以家庭教育中这些教育的普及也不可迟缓懈怠。
后记
行文至此,前言中一代更比一代强也已经显而易见了。在教材改革,学校师资力量及教学方式的改革,教育支出水平的提高,父母文化水平的提高,当然还包括各式各样的信息工具产生等等,共同的促进了受教育者多方面多角度的发展,但在教育驶入快车道的过程中,要注意刹车,一个劲的往前冲,那就冲吧。
全文寥寥草草四千字,远不能概况中国城乡的教育问题,在历史的洪流中,人类对于教育的探索也在不断进步,问题的产生是必然而然的,但国家对于学校教育的改革犹如大型航母调转航向,是个极为缓慢和稳定的操作。所以家庭教育在学生教育中应该占据最为重要的角色,共同保护儿童成长发展。
——本文系原创,任何法人,非法人组织和个人的转载请经本人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