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时间我专注于制作冷萃咖啡,想把我能给的最好的咖啡带给来我身边的每一位好友,我研究着它的制作方式与工艺,它的配比、拼配等等能做的更好的方式。
然而,预定过、喝过的朋友对我的咖啡的给出了建议:让我去做点冰滴咖啡,评价:觉得冷萃咖啡太寡淡了,味道不够
首先、为什么会出现这款冷萃的制作工艺呢?——其核心是降低酸或苦的味道,提升味觉体验。
(接下来让我一本正经的胡话八道一回️)️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然、对中国人来说,“苦”这个味道没什么大不了,甚至很多人还觉得高级。想想你的童年,妈妈劝着你吃苦瓜,还说着清热解暑对身体好,斗争许久,你不还是咬牙吃下去了?看吧,中国人真的挺能“吃苦”。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远古时期,苦是毒性物质的来源,识别苦味能够帮助中国人更好的存活下来。而中国人确实比其他人种多携带了一种名为TAS2R16的基因,它对毒性的识别力最强。根据调查显示,现代中国人普遍对苦味有极强的识别能力。
随着时间推移,可食用的苦味物质被记录下来,中医为他们做出了注解:“苦入心,能泻火、燥湿、清热解毒等。“由此,可食用的苦味食物披上了清热降火的外衣,中国人开始对他们追捧有加——即便这些食物带来的味觉感受真的很糟糕。
提倡“吃苦”的中国人并非享受苦味本身,而是希望继承“吃苦”背后的强大意义。他们不害怕“吃苦”,甚至希望尽量“吃苦”,这是写进中国人基因的一则独特密码。
就这般了解下来,其实只是因为它不够苦而已。香气不足,苦味不够,冷萃咖啡口碑遇冷,也就不足为怪了。
好吧、说到这、我吸了一口凉气
注:部分文献来源于网络、本人借用只为传播咖啡文化、如有侵权请通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