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樊登读书的平台上,听这本书,反反复复断断续续的听了差不多5遍,我才听明白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让我能够提炼到的有以下几点:
一、第七名法则
二、躺平比激进更有效
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有一个意见分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父母一方战胜了孩子,那就是双输,当孩子一方战胜了父母,那就是双赢。
这三点是不是很有意思呀!
首先我们来讲一下第一点“第七名法则”,作者古典老师讲述了不管是在美国还是中国,都有研究这个法则,研究表明在班级里不管是30个学生还是50个学生,排在第七位左右的孩子,以后出社会后要比排在前三位的孩子优秀。
这让我对这本书更有兴趣去听,因为我家儿子就是这个位置,曾经有几次他考过班级的第一名,也有过全乡镇语文单科第一的经历。为此老师对他报以很大的希望,而我们父母也为此特别的高兴。可是渐渐的发现儿子并不喜欢这样的荣耀,并且为此而感到抵触。老师有心栽培,他却抵触拒绝,那时他才小学四年级。作为父母的我们非常的着急,觉得他怎么这么不要好,别人这样的培养关注机会还没有,而他却不屑一顾。我和他爸爸为了他的这个行为专门找他谈话,为什么不接受老师的栽培,这么不上进?而儿子的回应是:“我为什么要被关注?为什么要做第一名?第一名的压力很大!我只要平平淡淡的保持在前十就可以了 !”当时为儿子的回答而震惊,可是我和他爸爸还是保持自己的观点,这个孩子不要好!不上进,只是我们拿他没有办法。而今天听了古典老师说了这个第七名法则,觉得儿子好有智慧呀!保持在前十,不要做顶头第一名,那不就是第七名法则吗?他就有余力做他喜欢的事情,比如儿子下课爱和同学打闹、喜欢狂奔在操场上;爱看课外书、喜欢关注国际时事新闻,这个对于他的未来应该是大大的益处。这应该是标准的第七名法则。
二、躺平比激进更有效。文中讲述了一个大学毕业的求职学生不愿意写简历,心理咨询师就告诉他,不愿意写就不要写了,但是每天要求可以稍微写一两句,写完就立马删除。大学生照做了一段时间,每天写一段就删了,最后他把垃圾箱里的文件复原,最后就是他一篇完整的简历。
这个月因为疫情儿子隔离在家学习,我每天对他真的是斗智斗勇,可是效果甚微。特别是数学综合卷,让他做题,不愿意。左哄又骗好不容易做一张结果错误连篇。我简直气的脑门疼,甚至给他贴了标签,你的数学就是不好。他倒是直接躺平,不好就不好!可以不用学了!我简直崩溃。和他的老师联系后,老师给我建议是:他不愿意就不要做,要让他发自内心的需要学习,这样的效果才是最佳的。好吧?我接受。告诉他事实,不加干涉,你愿意刷题就刷题,不愿意刷,那就不要刷。最近一周发现他的内动力比原来强多了。居然会自己主动的刷数学综合卷,偶会还会找点难题来做做。这也许就是古典老师说的躺平比激进更有效?
三、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和孩子都有一个意见分歧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当父母一方战胜了孩子,那就是双输,当孩子一方战胜了父母,那就是双赢。大家是不是很好奇,为什么父母赢了是双输,而孩子赢了是双赢呢?古典老师解释了:当父母赢了,孩子放弃了自己的主张,按照父母的意愿来生活。以后的生活是孩子自己的,他都是被迫而行,怎么会快乐、高兴呢?孩子不快乐,每天摆着个脸,作为父母会快乐吗?而当孩子一方战胜了父母,哪怕是孩子选择做的事情是很不上道的,那也是他人生的经历,他知道错了会主动改过来,而我们父母也会慢慢的适应孩子的轨迹,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快乐的,作为父母看到孩子是快乐幸福的,肯定也会由衷的祝福,这才是双赢。
我的儿子目前只有小学六年级,从小到大我们一直有分歧,小的时候会哄哄骗骗还可以驾驭的了他,而自从四年级以后,他就很有主见,决定的事情父母很难更改。小学六年来除了五年级下一直是班级里的三好学生,那次没有评到,因为过于调皮,当时老师和家长再三劝导,警告效果都不佳,他还是我行我素,最后被一个老师一票否决了,当时看他没有太大的反应。但是到六年级后,他对自己的要求是各科都要优秀,这样才不会影响自己评三好,有时对老师有意见,也只会回来和妈妈倾诉,说:“那个是老师,不能顶撞。我要是顶撞他,会影响我评优评先的。”各个副科也是,他都要求自己达到优秀。我想这个就是孩子与父母引发争执,最后孩子战胜了父母,学校里没有拿到三好学生的称号。孩子自己受到教训后的成长吧?
不断的学习,渐渐的让我认识到了家里这位青春期的孩子很正常。是我这位老母亲思维里有各种墙在,我要尝试了去拆各个墙,让自己成为一个活的很富足的人。听了《拆掉思维里的墙》还有很多让我豁然开朗的知识点,比如“你可以吧钱看成指标,但不要把钱看成目标。因为钱是没有方向的,但人生是有方向的,钱是无限的,但人生是有限的。”期待下次阅读纸质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