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早的时候,我拒绝用即时聊天工具与人交流,因为总觉得太方便了,反而会占用更多时间--信息传输方式的效率更快,反而对信息内容的越发随意。
如今,对短视频,也有类似感受:
如果我登录自己的短视频账号,基于系统算法,会给我分发更感兴趣的内容。
我喜欢世界杯,上滑下滑都是世界杯集锦、不同解说的片段、几十秒的绝妙看点。
我喜欢电影,上滑下滑停留的都是三分钟解读电影,高能解说三合一。
我喜欢游戏,上滑下滑推送的都是游戏比赛,主播集锦。
这些内容,的确契合了观众个性化的需求,但同样的,也不可避免地造就了“信息茧房”。
你的确是主人,你可以培养算法,让它更懂你,让它为你推荐的都是你喜欢的。
因此,那些你不喜欢的,与你的观点相左的,不在你的认知领域内的,你不会为它停留哪怕1秒钟。
长此以往,系统比你更懂你--那个被分发来的内容裹挟的,片面的你。
我个人对此深有体会,比如某宝,比如某音,只要你搜索过一次XXX,那等你再登录时,首页推荐一定有XXX。
不可否认的是,系统的确满足了我的需求,但我会更恐惧,首页推荐的都是因为我搜索过的历史,那我理应收到的,却受限于自己从未接触过的,也许就错失过了。
如果一个人只关注游戏主播资讯,或者只关注帅哥美女、衣服包包,那相应的他就收不到新闻类、知识类的内容推送;
同样的,如果一个人特在意某知识类资讯,那与其内容相左的代表观点,他就很难再看到。
这就是偏狭,让观众困在算法中,被算法系统分析给予“他”想要的,是欲望,那就堕落,是渴求,那就满足。那些更广袤、更博大的,全靠自我觉醒去探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