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们想要什么?
昨天我们一方面想要去,解决三个问题,分别是如何去发,自己的驱动如何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以及如何去更好休息和休息,满足正常的放松需求
另一方面具体的任务就是去完成,自己对于上面两个东西的梳理,以及接下来对于写作和推进的处理
我们接下来想要去做什么?
接下来的主题就是去有效发掘并明确已有的驱动与目的,然后进行有效的细节计划,最后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预定结果。
对于在业余时间内处理手机和其他事情的问题,一时半会是无法有效处理的,只能在核心事项进入正轨之后,才能有效的讨论和分析解决。
接纳:我们这种没有足够明显驱动的状态与问题,不是一时半会可以突飞猛进的解决的,我们无能为力。一下子到师兄师弟师姐师妹的状态是不可能的,以现在的水准就是做不到的。
鼓舞:但是,我们在过去一个月里,取得了比过去一年都多的进步,在作息上、时间上、状态里、情绪障碍中、驱动、计划细节、批量信息处理、论文阅读突破、论文写作突破、情绪察觉与分析、行动促进、预期调节、粗糙快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每一周相对于两周前都是巨大的进步,每周都有高峰与低谷,但是同比都是有增长与进步的。现在不过是一周的低谷时间而已,加油,你能行,你一定行。事情一定会好起来的,微笑着鼓起勇气面对自己和生活。
生活的价值就在于做事情,为他人,更是为自己。做到的时候,是我们最喜悦的时候,因为我们做到了,也成为了想要成为的自己。
人生本来就没有什么意义,意义是自己创造的,你喜欢什么,做了什么,做到了什么,这就是你人生的意义。
当下我们能做什么:
- 更快的明确一周的目标计划,提高投入的比例,降低准备的时间,提升进入状态的速度。寻找我们如何在上周的水准上更进一步,不要在一周一个月的尺度上着急,要在一天一小时的尺度抓紧。
- 练习如何对于计划进行细分细节化,明确结果与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 在实验室里,努力杜绝手机和白天看无关信息。即使心中有迷茫和疲倦,也要看着记录和工作内容发呆休息。
我们这一周想要什么
我们发现,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如果不对一周的目标结果进行明确,那么往往是我们对一天的目标也充满了迷茫。
我们最核心的渴望就是,自己也能做到那些别人做到的事情,自己证明自己能行,一切都会好起来的。我们会成为自己。寇可来,我亦可往。
人生没有什么意义,意义就在于做好当下的事情,管理好当下的自己。向前更进一步,更适应当下的时代。
这仅仅是一份工作而已,不要看得那么重,重要的是你想从中收获些什么,你能做什么,你想要得到什么,你能舍弃什么。
问题分析
- 其中30分是习惯问题,我们之前脱离太久,惯性的问题,像别人那样形成习惯就会好了。
- 其中30分是因为自己没有形成有效的行动流程,自己分解计划、制定目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获得反馈,进行鼓励。养成了核心的习惯,许多问题就不再是问题。这个是自己核心的反馈需求没有得到有效的满足。
2.1 我们太想一下子就完全解决掉,自己给了自己太多的压力,成为了一种阻碍。真正的深层改变是润物细无声的渐变,是一点一滴的修炼,是每个时刻在舒适区边缘的改进。
2.2 我们太想一下子就在系统层面上有全方面的改进,不能结合情景,不能结合实际的题目,不能寻找自己可以切入和下手的点。不能具体化,不能在大脑中形象化,进行预热和模拟。
2.3 我们的预期太高,不能抓大放小,不能在之前的基础上,迁移其它领域的优秀经验,而是把大量的精力放在最严重但是并不是根源的结果上。
2.4 我们忘却了之前的优秀经验,从机械性的任务入手,一下子就非得执着于过于困难的目标,并且在意识到之后也不能及时快速调整目标。 - 剩下40分里有很多因素,是由于当下的一些思维习惯造成的
3.1 一个是没有对于一周级别制定目标,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没有长期规划,短期就会陷入迷茫。在上几周的时候,周日晚上的回顾与展望,以及周一上午来实验室进行明确计划与目标,这周都没有做到。
3.2 没有足够的预热,我们没有像上周那么连贯,以及没有像上周那样提前准备。这周反而开始把精力放在了别的上面。
3.3 我们太过于看重事情的意义,就像上周一样,我们没有那么多的情感与想法,就仅仅是要完成这件事情而已,这仅仅是一个工作,一个任务,无论结果好坏,我们都突破了自己。无所谓,主不在乎。
3.4 对于实践和习惯这种系统性问题,我们太想一下子通过认知就一劳永逸的解决,跳过漫长的实践和行动。真正深层的改变,只能在实践中逐渐发生。
目的-细节-结果分析框架
之前的优秀示例:
驱动:我能够毕业->我能发文章->我能顺利面对过失的过往和不完美的中间品->尽快在周五之前,有一个粗糙的初稿,无论如何粗糙都可以,只要能做到完成就行
细节:
- 仿照师兄的论文格式进行写作
- 自己已经有了很久之前版本的中文草稿半成品,需要对于实验结果和讨论总结部分进行一定的修改,框架思路有了更新
- 先完成大体框架结构思路的修改就可以了,先用中文写出一版就行,英文可以不用处理
- 最后再按照这个框架和思路,把图按照格式进行组装,在周五前进行汇报交差
当下1h我们能做什么:
- 我们有一个草稿,根据其进行修改,
- 为了可以先进入状态,加载信息,可以先做一些简单的事情
- 利用语言翻译,进行修改
目的:我们能采取方法有效让自己完成一件事->能够让自己在疏离了很久之后,循序渐进克服情绪进入状态->结构框架的梳理
细节:
- 我们想要有一个曾师兄NN上论文结构的初稿
- 我们已经有了一个部分过时的半成品,在上面先有一些机械的修改,慢慢接触内容,让自己不那么抵触
- 对于文字部分,利用机械翻译,进行文字的修改。
结果:
对于模型方法部分,不用精细的调节,直接翻译成英文。
在今天晚饭前的2h里,去把剩下的介绍和结果部分进行处理。中英中,对于措辞和逻辑语序进行修改。
驱动:
我们能处理好一个又一个的挑战和困难
我们能在规定时间内得到结果,能给自己有效的鼓励和夸奖
我们能在每个时刻更好发掘自己已有的驱动力,并能有效调节好预期,促进行动
我们能按时进行沟通和汇报
细节:我们能完成一个论文项目
->我们能根据半成品整理出一个初稿
->我们能对于半成品整理出思路,加上不成熟的话
->我们有效调节自己在90分钟里,能做事情的预期
->我们能有效的从半成品中,去梳理思路框架,写成几百字的文字
目标结果:
在90分钟之后,筛选出图,对于整体思路写出200字。并按照顺序,在word中排好图。
这周目的-细节-结果
目的:
我们能平和的面对工作,推进行动与实践;我们也能有效进行时间的规划和目标细节的处理,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我们也能调节好目的和结果反馈,让自己深入细节,形成循环
-> 我能够平和的完成博士要求的工作量->我能完成文章要求的工作量->我能顺利面对过失的过往和不完美的中间品,以平和的心态和优秀的细节框架来管理执行->尽快在周五之前,有一个粗糙的初稿,无论如何粗糙都可以,只要能做到完成就行->最后可以汇报,规定时间内完成最起码的论文结构半成品和PPT图片框架
- 我们已经按照新的思路对于图片与框架进行了整理,有了新的框架和思路
- 我们已经对于曾师兄的框架和文字有了更具体的了解和参照,能够更加具体化,有具象的模仿目标
- 我们之前写了一部分,并且有AI工具,现在只需要把每个部分加入参照论文文字的几百字话。
- 看哪些图需要改,记录下来,安排实验。
- 把待完成的图标记好,空出来,做好P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