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兴冲冲地带着娃去野外郊游,却发现,他低着头,很投入地看着手机屏幕,玩着游戏,或是看着动画片,对周围的美景毫无兴趣。
当你准备了丰盛的晚餐,喊娃准备吃饭时,他嘴上应了句:“嗯”,却迟迟不见娃脚挪动半步。
我们隐约意识到一些不好的苗头:
娃不爱说话了,
娃不爱追逐打闹了,
对周围的人、事、物失去了好奇和期待,
孩子不断的揉眼睛,
没有小孩子该有的生机和活力
智能产品正在侵害着我们的下一代。
损伤孩子大脑发育,影响认知力、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孩子的视觉神经系统疲劳,因为动画片和儿童游泳大多色彩艳丽、画面转化过快。
让孩子难以凝聚注意力。
课堂上坐不住、爱走神儿、静不下心来看书。
孩子的肥胖症增加、免疫力被削弱、身高增长和身体发育收到严重影响。
孩子的学习能力降低了。
孩子个性的形成和发展受到损害,孩子会出现焦虑、抑郁、暴躁、冷漠、自闭、人格分裂,甚至暴力行为。
德国心理学家做过的一个测试:
他们让3组5岁的孩子在纸上画小人
第一组:每天几乎不看电视的孩子,画出的小人最完整、最漂亮。
第二组:每天看电视超过3小时的孩子,画出的小人简单、单板。
第三组:看电视内容不被限制的孩子,画出的小人要么断手、断脚、要么身体不完整或只有局部,显然是孩子被电视中的某些不好的内容影响到了。
人之本性的驱使
相信大部分家长都会有这样的感受:学生时代,看书还看的进,工作之后,一看到书就会特别想睡觉。
信息被传递的媒介有很多种方式,文字、图片、动画。就是人的大脑“偷懒”是本性,
更愿意第一时间接受更为形象的信息。
显然,动画更容易被人接受、图片次之、文字是最不容易让人直接接受的信息传递方式,
宝宝从一开始接受了动画信息的传递,自然,再让宝贝去接受阅读、绘画等需要静下心来做的事情,就有一定的难度了。
来自电子屏幕的光影刺激是强烈的,适应了快节奏的孩子,很难再相对平淡的、静态的现实生活环境中凝聚注意力。
乔布斯,作为“苹果手机之父”,生前却不让自己的三个孩子玩ipad和手机。他说“我们限制孩子们在家里使用智能产品”
郑渊洁说过:在我们家,孙女在场的情况下,任何人是不能拿手机、看电视的,要让她只看到大人们在看书、说事或者吃饭。如果保姆出现这个问题,就会立刻被辞退。现在我儿子34岁了,我都不当着他的面看手机。
名人为了避免自己的下一代过度使用智能产品,都不遗余力。
常人的我们更应该有所警惕,采取一些力所能及的方案:
1.以身作则
作为一张白纸的娃,最强的能力莫过于模仿能力了,看到周围的人都在玩手机,不知不觉就开始玩手机了。
2.创造环境,多陪伴,建立亲密的亲自关系,转移娃的注意力
陪伴孩子去公园欣赏美丽的风景、去公共娱乐场所与更多的小朋友互动交流、陪伴孩子一起做游戏、读书绘画。经济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给孩子报个兴趣班,带孩子出去旅游。总之,宗旨是一定要让电子产品,尽可能地远离孩子的视野。
3.先培养阅读习惯,在接触电子产品,电子产品的时间应该要做出约定。
很多国家的儿童机构都建议:
2岁前最好不要接触电子产品。
3-6岁可以适当使用手机,一天不要超过半个小时。
6-18岁每日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应限制在2小时内。
当孩子的阅读和习惯被培养好后,再接触动态的电子屏。
要给孩子设定一个规则,比如放学后可以玩半小时手机。周六可以看一部电影,较小的孩子每天只能看一集动画片。
当习惯养成后,孩子和父母都会变成一种自觉,就不会因为玩的次数和时长发生“拉锯”、“谈判”等问题。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孩子的儿童时光就那么几年,如果被电子产品所坑害, 日后是很难弥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