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于去超市买了速冻水饺,比我想象中好吃,也许是觉得有得吃就是好的。
我喜欢的是韭菜猪肉馅水饺,馅儿是颗粒分明的,韭菜和肉都是刀切的,不是搅拌机搅在一起看不出到底有啥。
猪肉是切成一粒一粒均匀的大小,这个工作一般是爸爸做的,妈妈趁他在看电视的时候喊一声:你把肉馅切了。爸爸不答应也不会立马就去切,但是从来没有因为肉馅没切耽误吃饺子。有一次在朋友家吃饺子,看到他们家馅里的猪肉竟然呈条状,我毫不掩饰的表达了自己的难以理解,朋友一家更是难以理解我的难以理解,问:为什么一定要切那么小呢,这样也可以吃呀?我竟无言以对。后来这个朋友在我家吃了一次韭菜猪肉的饺子,当然猪肉还是爸爸切成的粒,朋友幽幽地说了句:确实这样比较好吃。切猪肉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尤其是把一大块切成大小均匀的颗粒,反正我是做不到,妈妈也嫌累,于是这个光荣的任务一直是爸爸的。猪肉切成粒之后还要油里炒过,妈妈说是为了能让猪肉和韭菜在煮的时候同时全熟,不至于韭菜熟了,肉不熟,肉熟了,韭菜煮烂了。提前炒肉还不能炒成全熟,若是炒全熟了,包在水饺里再煮,就老了。这个步骤呢,一是为了让肉和蔬菜在煮的时候可以同时全熟,二是为了让油变熟,以前家里吃的是棉籽油,这种油生的时候会有一种铁锈味,反正我是这样觉得,所以就要把生油热成熟油,虽然这种油已经被玉米油替代了,这种习惯还是保留了下来。
韭菜就是妈妈负责了,先要摘干净,左手倒握着一把韭菜,右手捏住其中最靠近根部的一片小叶子,均匀用力拉向根部,这样一棵韭菜最外层的皮就被顺利剥下来了,接下来这棵韭菜就被换到右手了握着了,等到左手里的韭菜全部被替换到右手后,把右手的韭菜在全部替换回左手,抓住根部,把韭菜正握着,找一找头上的黄叶子掐掉,这样一把韭菜就摘完了,在抓一把在左手,继续上面的步骤,这个活我是从小就干的,现在摘得越来越快,越来越干净了。
洗韭菜这活,我是轻易不肯干的,因为我确信自己洗不干净。妈妈一般会用大一点的菜盆放一满盆水,把韭菜放进去,上下晃一晃,如此几遍之后,水里不出现杂质了就可以了,然后妈妈会双手掐着韭菜根部,在院子里摔几下,水泥地上就会有一道水痕,这样再放在盖天儿上晾一晾,其实经过妈妈一甩,直接切也是可以的,一点不用担心馅儿里有水。我按照妈妈的步骤洗过几回,最终都是要妈妈检查后她再洗一回。
切韭菜这活,我爱干,争取了很多年,妈妈才全权授权让我独立完成。韭菜码齐,中间切断,两段合并,开切,一刀下去,切面绿的整整齐齐。当然这是妈妈切的样子,我就是永远码不齐,切不断,中间切断了,两头的连着老长老长的,每次都是切完一遍,把长的挑出来再切一遍。
和面是我的死穴,一直陷于“面多了加水,水多了加面"的死循环无法自拔。这么些年来,从来没有成功和出能用的面。但是只要有了现成的面,我就可以搞定了,我可以擀皮,也可以包。好像这样说也不完全对,其实我还不会把“放鸡子”,这是方言的说法,我也不知道普通话应该是什么,就是把面团搓成条状,再切成一块一块,妈妈可以面团揉成光滑的条状,然后切一下面条滚一下,就会出现均匀的面块。而我哪一步也做不到,试着切出来,也只能是妈妈再把小面块揉回去重新切。
每次包饺子妈妈都说,这次皮擀厚一点,皮太薄了,你们吃太多。可是每次都是一如既往的薄,习惯了我们家薄的可以透出馅的饺子皮,去别人家吃饺子太痛苦,皮厚得像面疙瘩。
俗话说“出门饺子归家面”,妈妈秉承了“出门饺子”的习惯,每次开学离家,她总是一大早起来给我包饺子,让她前一天晚上包好放在冰箱里,第二天起床直接煮就可以了,她总是不听,她说加了盐的馅放一夜就蔫了,于是她总是4点半起来从头准备,其实她每次早起来包饺子我都醒了,因为离家前一夜我基本是睡不着的,可是我不会起床,因为我知道她希望我多睡一会儿,起来直接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