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姓家族流水账 第六章革命军人篇(一)
父辈中有四位军人,他们都是1949年建国前参军入伍的,现在说说他们的故事:
在讲述他们的故事之前,有必要了解一下1936年5月曲子县解放之后的形势:虽然已经解放,但是,老百姓并没有过上太平日子:据统计,仅仅在庆阳周围,就有土匪43股,老一辈口中提到比较多的是许应南,此人是马岭镇十里庙沟人,最初是抢劫财物,后被收编为国民党环县自卫队二大队副大队长。邻居之中就有人跟着许应南当土匪,为了睦邻友好,这里不提他们的名字了。除了土匪之外,国民党军还有马步芳和胡宗南的部队,特别是马步芳的部队伙同土匪经常袭扰百姓。
正因为形势严峻,父辈当中先后有四个人只有十几岁就去当兵了。虽然没有国民党军抓壮丁这样的事情发生,但也基本上是硬性摊牌,比如1947年在曲子县扩兵1000人,(那个时候人口稀少,一个小县1000人是个不小的数目)扩兵的原则大致是每家每户必须有一人参军。这就有了家族中老二当兵受伤后老三替换,老四当兵生病后老六替换的事情发生。
排行老二的冯生枝,生于1924年,他是1939年加入彭德怀的部队,那时候他才15岁!试问读者诸君,15岁的你在干什么呢?
由于在文革期间烧毁了档案资料,现在无法知道他在部队的具体情况,据推测他是一名地图测绘兵,参与过胶泥崾岘战斗,曾担任曲子县保安科长,1949年在宁夏盐池县剿匪腿脚受伤后由我三大冯生琪顶替交换回家。
这里介绍一下胶泥崾岘阻击战的大致情况:
1948年4月12日,陇东军分区陇东十三团、十四团和回民骑兵团约2000余人,在环县合道乡陶洼子一带集结休整。国民党军马继援敌得知这一消息,便率骑兵第八旅和一百旅1个步兵团由镇原大、小方山出发,向环县方向推进,企图偷袭我军。17日,陇东十三团团长陈应堂同志得知消息后,镇定自若,毫不畏惧。他一方面将这一重要情报电告陇东军分区;另一方面部署兵力,迎接战斗。决定由十三团一营一连抢先占领胶泥崾岘,阻击敌人,保证大部队安全转移。 胶泥崾岘位于环县合道乡陶洼子东南山腰,南有长梁相连,北有悬崖绝壁,悬崖下是湾曲逶迤的胶泥沟。这次战斗非常惨烈,坚守前沿阵地的一营一连因寡不抵众,大部分战士英勇牺牲,103人只突围出高峰、沈万样等5人。二大冯生枝在这次阻击战中能够活下来也是奇迹,大约也是因为这个原因吧,据说他后来成为曲子县保安科科长。
胶泥崾岘阻击战后不久,1948年6月3日,曲子县游击大队二中队在陇东军分区十三团1个排的配合下,在马岭区野狐沟桑树崾岘袭击了国民党环县自卫队二大队一、三中队,活捉副大队长许应南以下48人,缴枪40余支。但是后来在押解途中由于防范不严,让许应南跑掉了。为此,环县公安局长受了撤职处分。解放后,这位公安局长在武威碰到许应南在街上摆了个纸烟摊,这才捉拿归案,押回环县镇压了。
我二大回来不久,全国解放了,土地改革,抗美援朝,农业合作化,大炼钢铁等等,后来就是文化大革命,特别是文化大革命期间,他的档案也因为某种原因被烧毁,自己当兵10年的历史再也没有人相信,于是就被稀里糊涂地批斗了很多年,直到改革开放以后才得以平反,这个时候能够证明他的过去的战友们也已经所剩不多,他也没有心情去证明什么,人生最后20年终于安心地成为了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当然,无论经受了什么样的折磨,他都能够乐观面对,他从来没有嫉恨过批斗他的人,特别是上台揪斗他的人!大概也因为这个原因吧,他是兄弟姐妹中寿命最长的一个。通过他的一生,我似乎也明白了,养生的最佳方法可能就是一个宽阔的胸怀!
我二大也是一个在江湖上行走的人,一直到去世前,他都没有离开过江湖,宁夏吴忠市,盐池县一带,环县北部地区都有他的美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