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说是流着眼泪读下来这篇文章的。作为知青的我在21岁生日的第二天来到了友谊医院,这里记述了那一年在医院的经历。由于病情严重,我的心情从开始的放松到后来病情的严重而变得低落而消沉。
始终贯穿全文的,就是“友谊”两个字。我住进的叫友谊医院,这里有温馨的氛围,有遇到的的那些病友,还有医生护士对我的关照。
感动的地方:
我被调到了只有两个人的7号病房。医生们看我喜欢读书,就给我安排到了这个房间。
“他们没有别的办法帮我,只能让我住的好一点,安静些,读读书吧。他们可能想,说不定书中能有这孩子一条路。”
这是医生们对一个素不相识的知青小伙的善意和关照,是最温暖的情谊。
在我的病症确定问题出在骨髓上的时候,我心如死灰。王主任说,“人活一天就不要白活。”几个大夫鼓励我也在日后几次救了我。
我的双腿彻底罢工后插队的同学们轮流看我,带着书和外面的消息。医院大夫们给我安排了单间,让我和朋友们在这里尽情聊天唱歌,希望我能在友情中拥有活下去的勇气。
就是这些认识的不认识的人的友谊,给了我一种童话般的美好。这让我想起了自己的一段经历。
我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时候,因为眼睛问题住进了眼科医院的病房。同病房里有热情开朗的阿姨,有漂亮的姐姐——这个医院里第一个做双眼皮手术的人,男朋友三天两头来找她,两人好像在闹别扭。
那时,我读着从同学那里借的《安徒生童话》来打发时间;在安静的楼梯平台上跟温柔的护士聊天;还时不时地收到同学们送给我的礼物和过年老师发的奖品。现在想起来,那段时间如童话般美好。
读到这篇文章时,让我流泪的是那些人发自内心的爱,这种爱是无私的,也是让我们对这个世界深深依恋的理由。
现在已经长大的我,知道了没有人有义务对我们好,我们接受也不是理所当然的。我们要记住这个世界每一个善待我们的人,每一个善待我们的举动。有了这些记忆,我们就有了更多对这个世界有了的依恋和面对一切的勇气。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在残酷的现实中看到了爱和温暖,它们在一种近乎残忍的对比中让人感到了生命的脆弱,命运的无情,以及在爱与温情之下生命所绽放的强大的力量,让人动容。
在文章的结尾,作者说,“有一天我认识了神,他有一个更为具体的名字——精神。”
认识到自己的精神,我想这就是爱与温暖迸发出来的的奇迹。当我们走过人生最艰难的时刻,我们知道,有些路终究要自己走过去。让我们鼓起勇气的,是来自心灵的那种力量,而这种力量的源泉必定是来源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