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月不走出大姚,那简直就不可思议!
赴澳洲学成归来的李锌城老师一句话震得我大脑炸裂。
悄悄凝视恐惧照镜的自己:
在鸡毛蒜皮中疲于奔命,翻捡着“胡子疯长,头发凋零”油腻中年兵荒马乱的忧虑,除了睡觉一周都不想走出一中的我,已修炼成何方妖孽?
办公室随时磨到最后,天天寄食大饭店,一脸欣然的我总被热心同事问得满脸恓惶,一腔冰冷。
似乎一周不弹奏锅碗瓢盆奏鸣曲,那简直不能叫生活!
一
跑步成了我宽慰单调的借口。对马拉松的追逐,犹如苍蝇嗜血般狂热。绝无机会参赛的梦想,却在无限膨胀。
远道而来的跑友@Pam,一句跑过洛杉矶马拉松的介绍,激起我对梦的追逐。承载“美丽中国”的支教使命,怀揣教育最本真的梦想,是什么让“传教士”从东莞毅然走进大山?
看着眯起眼粗蛮健硕的头像,想象着这该是一个热血沸腾的小伙。看着微信头像,不自觉的就想起初到广东海陆丰发动起义的澎湃。
邀约他来县城跑步,邀约他来体验大饭店生活,在邀约声中拉开了我们交往的序幕。
无数次的擦肩而过,终于见到这东莞小伙。
聊起云南印象,笑崩了。
从东莞来到楚雄,惊叹:哇,楚雄好小啊!两个月培训之后,感觉楚雄蛮好的。
来到大姚,一脸惊异,这能叫县城吗?分明是一个小镇嘛!走进石羊,这也叫小镇?纯粹只是一条小山谷。走进三岔河,每天站在院子,看着浊水奔流的大河,茫茫青山,站久了,居然也会惊叹:哇,风景也蛮好的!
国庆去到桂花,张老师,你想象不到,那学校居然还用旱厕啊?上一趟要走十多分钟,学生95%的都是彝族,那条件也太艰苦了,其实三岔河小学条件蛮好的。想着司空见惯的旱厕让他一脸懵逼,我差点笑岔了气。
周末来到石羊,才感觉蛮好的,都能买到所需生活用品。偶尔出来大姚,感觉又来到天堂,打羽毛球,网球,跑步的人都很多啊。三岔河无人跑步,饭前偶尔去山路上跑一趟,没路灯,无法夜跑,今晚跑一趟西河印象,感觉大姚蛮大的。
如果你来广州,我带你跑步,“百里绿道”,任你狂飙;然后去喝早茶,品种丰富,一月可以不重样。大姚,仿佛永远都只吃米线面条。
“哇,喝早茶都那么悠闲富足啊!”我感叹着,“以前没食堂,连王记牛肉老板娘都惊叹十多年了你就只吃牛肉炒饭。就像在足球场跑马拉松,105圈回环往复,我依然能乐此不疲。”
是长期足不出校的单调练就刻板的乐趣,还是纪实的生活本身就有超魔幻现实主义的色彩,我不得而知。
二
夜晚在家,看他边填精准扶贫表册边闲聊。
毕业在广州工作了两年,想换个工作,恰好“美丽中国”在招聘,为期两年就来了。父亲在南方电网,想让我去,想着一进去就看到终点,就趁着没压力,来体验一把。
“看你发的照片,孩子笑得那么开心。教书挺好玩的吧?”
“还行,小孩子都知道我不会骂他们,皮得很,期中考成绩也一般,比上年期末差了些,我也要多向本地老师学习。”
“日志里你那么多新奇的教法,千万别被本地老师同化。这儿就有一个高分机械师,以前教一二年级就考98的平均分,可以多交流。”我指着妻打趣道。
望着他一脸真诚求教的眼神, 她忙辩解:“你们教学更注重能力,关注孩子的成长,家长应更高兴。我们知道哪些会考,就训练得特别多,成绩自然高一些。”
“没有适当的愤怒,就会丧失对方对你的敬重。教书也一样,你不发火,怎么管住哪些熊孩子?”我颇为好奇。
“近来在拍卖家访优先权,孩子渴望被家访,拼命表现挣积分。”翻阅着简书上《核桃板栗日志》里因争先表现涨得紫红面皮的小脸,瞪得溜圆的小眼,一张张卖萌逗趣的抓拍,让人笑得捧腹。
想着小孩走几里路迎接他家访的身影。妻和我都感慨到:“时下谁还去家访?作为他的学生该是多么幸福啊!”
“家访后发现,大山上有些家庭的贫困,超乎我想象啊。读书对山里的孩子来说,就是一条垂到井底的绳子,他们可以攀着绳子爬出井来。”
看着他温和而从容,执着而淡定的聊着教育,我终于明白:当一个人的收入解决他的温饱之后,一个人还想依靠收入来提升幸福指数真的已不太可能。
三
“老师今晚有空吗?网传《芳华》应该是冯小刚最好的作品了,我出来一起去看,明早要去看医生。”
“好啊,等你。”
孤单的几个身影坐进空旷的电影院。慢节奏的叙事方式,让走过那年代的我略显沉重,看他沉浸在电影氛围里默然无语。
一路感慨着电影感伤的结局:多年之后,军队高官的孩子依然门当户对的走到了一起,成了全职太太和房地产商。无依无靠的学雷锋标兵失去一只手后沦落成为被城管驱逐的小贩。
想到现实:人人把善良当成社会的必需品,但是抛弃的时候却毫不犹豫。虽说日子单调不可怕,可怕的是内心的荒凉。看着主人公刘峰的善良,只剩下卑微个体在苟延残喘。
冷冷的夜风中我感觉好冷。
“岁月慢慢,芳华刹那,几十年后,你还会回到大姚甚至三岔河小镇吗?”
“应该会回来,毕竟在这我认真地生活了两年。”
眼前又浮现“活雷锋”刘峰晃着空荡荡的袖管在碧色寨小站凝视的身影,这一次我感觉看到@pam。
一次又一次把“美丽中国”这块巨石往山顶推,一直推到年龄把他扳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