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眼已是五月末,早晚却依旧有着丝丝寒意。
记忆中的夏天,自五一至十一,整整五个月,无处不充斥着热浪和蝉鸣。
小时候,父母因工作原因常常不在家,我与祖父母一起生活。
祖母家是平房,屋外是个不大的院子,屋后是一棵祖父亲手种下的杨树。
那时与邻居都是院子挨院子的,每当炊烟起时,处处都弥漫着饭菜的香气。而在众多的菜香中,我独爱隔壁大姑家的醋溜茄瓜,最喜欢听到的更是大姑那句“丫头,饭好了!”
邻居大姑并非我的亲姑姑,因她年长父亲几岁,自小我就这么喊她。
在大姑家吃饭,是童年最开心的事情之一。大姑是个爽朗的人,姑父总有说不完的故事,还有哥哥姐姐,所以每次饭桌上都无比热闹,不似我家,只有祖父母与我三人。
不知为何,总觉得大姑家的饭菜比我家的香。为了弄清原因,我甚至去“偷师”。
心机的我,特地赶在大姑做饭时到达,就见大姑将两只茄瓜洗净对半切开,再切片,刀工去行云流水,一气呵成。
然后就是起锅、烧油,蒜末爆香,下茄瓜、翻炒,放白醋、翻炒,放盐、翻炒,最后放少许味精,翻炒均匀后出锅。
就是这样简单的方法,我与祖母说了很多遍,祖母依旧无法做出相同的味道。
后来老区改造,祖母家从平房搬进了楼房,曾经的邻居也四散分离,大姑家更是搬到了小区的另外一边,去大姑家蹭饭变得不再容易。
好在父母的工作相继稳定,我家的餐桌旁的人也多了起来。慢慢地,我好像又找到了大姑家饭菜的味道。
很多年后才终于明白,当时的我所眷恋并不只是大姑家的饭菜,而且家中的热闹的气氛。
那是一个孩子对团圆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