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梁树丽
这几天降温,我总是感觉身体冰凉,我们总是说自己是寒性体质,所谓的寒性体质就是我们的体温低的结果。
我们的身体在36.5~37℃的体温环境下状态最好,最能充分发挥机能。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体温在35~36℃徘徊。
体寒容易引发血液不凈,它会污染我们的血液,成为疾病的导火索,实际患有疾病的人,体温大都低于健康的人。
在《空腹力》这本书中提到癌症也与体温低下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当然我们必须知道一个真相,人体原本就不耐寒。
我们人类不像动物,动物有毛发可以御寒,而人类是从3000万年前生活在非洲大陆的类人猿演化而来的,从人体毛发覆盖较为稀疏这一点推测,人类应该起源于热带地区。人体具备体温调节机能,能很好地适应炎热环境,但是却不具备应对寒冷环境的生理机能,所以我们的身体不耐寒,着凉后容易患上各种疾病。
比如在寒冷的冬季,很多老人会因为温度骤降而患上感冒,肺炎,脑卒中,心肌梗死,心血管疾病等各种疾病。一天中室外气温与体温均陷入最低谷的凌晨3点至5点,人的死亡率最高,也是哮喘最容易严重发作的时间,这都与体温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体温对我们非常重要,温暖身体才能治愈疾病。
那么,我们该如何提高温度呢?
我们身体保持静态时,各器官产生的热量并不同,22%来自骨骼肌,20%来自肝脏,18%来自大脑,11%来自心脏,70%来自肾脏,5%来自皮肤,17%来自其他的器官和组织。
所以我们想要提高体温,就需要活动身体,因为运动可以促使肌肉产生大量热量,身上肌肉含量较多的人在运动时,大约80%的热量都由肌肉产生。因此,锻炼肌肉非常重要。
比如我们多去户外走一走,多晒晒太阳,如果天气不好,我们可以做一些室内运动,比如深蹲,踮脚,原地踏步,原地抬大腿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当我们的体温升高的时候,我们的免疫力也会随之提升。免疫力其实就是白细胞的活力,它会受到体温的直接影响。白细胞负责处理血液中的有害物质,它们通过杀菌作用和吞噬代谢废物来提高人体的免疫力,保护我们的身体。体温升高时,白细胞会变得更加活跃。相反,体温下降或餐后血糖值上升时,白细胞的活跃度会随之下降。
我们的白细胞会在体温37~40℃时活力最强,我们生病发热时,体温会超过37℃ ,同时会变得食欲不振,这是身体在为提高白细胞的活跃度创造条件。
除了运动,我们也可以在饮食方面多加注意。比如我们少吃一顿饭,延长空腹时间,同时通过泡澡,洗脚来温暖身体,提高体温,提高免疫力。
当然在饮食方面,我们还需要知道哪些食物是寒凉,哪些食物性质温热。当然寒凉的食物可以通过加热,发酵,加盐等方式烹饪后变成温热的食物。
比如,将牛奶加热,发酵后制成的奶酪,茶叶发酵后制成的红茶,白萝卜加盐发酵再加压制成腌萝卜干等。
在现代社会中,因体寒导致身体不适或患疾病的阴性体质人群越来越多,所以这一类人平时应有意识地多吃一些温热的食物。
我这段时间总是喝一些胡萝卜苹果汁,因为它们具有温养身体的功效。
生活中有些人不喜欢吃姜,其实姜有祛湿的功效,我们喝一些姜汤可以获得温暖身体的功效。
除了运动,饮食,泡澡之外,我们也要在着装上下功夫,帮助身体暖起来。
比如穿衣服,我们以为穿厚衣服就能保暖,其实我们可以将几件薄衣服叠穿,效果可能更好,而且这样穿起来不仅外在看起来更时尚,也便于身体活动,还能提高保温效果,这是因为衣物之间存在2~3层薄薄的空气层,它能有效保存热量,使温度不至于快速流失。
我们身体一定要保暖,因为温暖身体才能治愈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