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思维有两种基本类型:一种是逻辑——分析思维或称数学思维,一种是艺术思维或称形象思维。凡是有激动、赞叹、惊奇的地方,就有对于周围世界的逻辑的认识或情绪的认识,也就是说,有要靠理智的认识和靠情感的认识。【苏霍姆林斯基开篇结合着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所做的思维分类,明确的告诉我们人有两种思维——分析思维和艺术思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对此有所了解,并带领孩子们走进大自然,通过他们的表现来区分这两种思维类型的孩子。】
仔细观察你会发现两种感知的类型——这是两种思维类型的标志。有些孩子迷恋于大自然的全部和谐的美。他们惊奇、赞叹,把各种事物作为一个完整的统一体来感知。他们既看到日出,也看到了秋季树林的各种盛装的惊人美丽的色彩,又看到了神秘莫测的密林。他们用画面、形象(色彩,声音,动作)来思维。他们对于周围自然界的音乐以及一般的对于自然界的美是非常敏感的。在他们的感知里似乎是以情感因素占优势,即靠情感的认识多于靠理智的认识。具有明显表现的艺术思维的儿童,对于学习文学很感兴趣,喜欢读书,醉心于诗歌创作。他们学习数学往往遇到很大的困难,甚至有时在这门学科方面跟不上进度。【苏霍姆林斯基结合孩子在大自然中表现出来的样子,向我们具体阐述了具有艺术思维的孩子是怎样表达自己情感的。也阐述了这类儿童在具体学科上学习的表现。不禁让我想到了三毛的人生经历,她就是典型具有形象思维的人。对世界有超级的敏感度并运用文字记录和表达】
而另一群儿童,他们对一切美都没有触动。他们一直在追问:为什么太阳在降落的时候会变成红色的?太阳在夜里躲藏在什么地方了?在这种儿童眼前,首先展现的并不是世界的形象的一面,而是其逻辑的、因果关系的一面。这就是逻辑——分析思维,或数学思维。具有这种思维的儿童很容易发现事物的因果联系和依存性,用思维把握住被某一联系串联在一起的一组事物和现象。他们进行抽象比较容易,对学习数学和其他经历科学很感兴趣。【苏霍姆林斯基通过孩子的具体表现,向我们呈现了具有逻辑思维的儿童是怎样在现实生活中进行思考和追问的?】
那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怎样做呢?苏霍姆林斯基在这里明确的告诉我们,在儿童入学前的一年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学龄前阶段,应该带领儿童到思维的源泉即自然界里去旅行十二、三次。把孩子带到大自然中去,让儿童去观察鲜明的现象,去观察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让儿童去欣赏,在美的事物面前体验到惊奇的感觉,并同时进行思考和分析。【带领孩子到大自然中去,不单单要观察植物的生长变化,颜色,大小,形状,还要思考他们与周围事物、现象之间的联系。||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儿童就是天性来讲,是富有探求精神的探索者,是世界的发现者。那么就让那个绝妙的世界在鲜明的色彩中,在嘹亮颤动的音响中,在童话和游戏中,在自己的创作中,在激动他的美景中,在为人们做好事的意愿中展现吧。通过童话、幻想、游戏,通过儿童独特的创作——这才是通向儿童心灵的正确道路。——《育人三部曲》p32。如果在蓝天下的学校,为孩子们讲述关于自然的故事,引发他们想象,那将是更为完美的事情。
小结:这一则建议告诉我们儿童思维的多样性的,既有类型区分,又有快慢之分。这里强调——数学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现在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我们学校更多的关注数学逻辑智能和语言智能。
多元智能:
人际(理解关心他人,交流,分工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