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的时候,风很大天气阴沉,有一两滴雨滴落下来。到底要不要去跑个步?犹犹豫豫地看了一会《名家佛性散文选•红尘佛影》人物卷,读了一两篇关于杨文会居士金陵刻经的文章。
看看地面是干燥的,决定还是去跑个五六公里,换上短裤短衣出门,天空中仍有一两丝细雨,我沿着人行道跑了大概三公里左右,因为人行道旁的绿树树冠如伞连成了一片,成了天然的遮风挡雨的廊亭。等到再想跑几步的时候,雨忽然大了起来,我赶紧拉了拉防风衣的帽子快速地往家里跑去。
因为下雨的缘故,那里也出不去,所以吃完早餐就在家继续看这本散文选,看到了关于弘一法师的文章,特别是林清玄写到弘一法师的旧事,颇有些感受,特记录下来。
一、天心月圆,华枝春满
《名家佛性散文选》是一套关于佛学与佛法的散文选,一共分为四册,是去年疫情的时候,表姐向我推荐的一套书。不过这套书已经很难买到了,我在网上淘到了《感悟卷•天心月圆》、《山水卷•圣迹游踪》和《艺术卷•华枝春满》,唯独这本《人物卷•红尘佛影》没有淘到。那三本去年陆陆续续地看完了,今年终于淘到了这本人物卷,也算是没有遗憾的圆满幸事了。
起初,我看到天心月圆和华枝春满这八个字两组词的时候,就觉得意境深远,甚是欢喜。今天读到林清玄的文章《悲欣交集》才知道,这八个字是出自弘一法师之手,对于弘一法师之敬仰更增一份厚重。
大凡高僧出生必有祥瑞,弘一法师出生之时,有一只喜鹊衔一枝细长的松枝飞到了弘一母亲的床前。待弘一出生,喜鹊将松枝留下,自此,这根松枝伴追随了弘一法师的一生,法师远行日本时也带着这根松枝,直到圆寂之时,这根松枝仍然挂在禅塌的壁上。
“天心月圆、华枝春满”这四个字可以说是法师的一生弘愿和苦修实练。每个人学佛禅修的境界是不太一样的,有些人遇到了苦闷之事,希望从学佛拜佛中求的解脱;也有的人突然开悟,一下子顿悟了世界运行的规律法则而弘扬佛法……象弘一法师这样从艺术而宗教,用丰子恺的话说就是从二层楼爬到了三层楼(一层楼是物质追求,二层楼是精神追求,三层楼是宗教信仰),一步一个脚印地爬上楼梯登高望远。可以说,天心月圆,华枝春满是对弘一法师一生最好的注解。即便是对我们这种凡夫俗子来说,我们也渴望或者梦想着天心月圆,华枝春满的时刻。特别是在物欲横流的今天,能够让自己的心保留一份宁静,能够让自己的精神世界保留属于自己的一方净土,这种简单的快乐才是真正的大快乐、大修行。
二、弘一法师的慈悲之心
我不是佛教徒,只是这些年偶尔读一两本闲书,佛经也读不懂,只读南怀瑾大师的一些对佛经的解读版本。断断续续,支离破碎地知道一些关于弘一法师修行的故事,再加上身边有对佛学有研究爱好的朋友,经常讲弘一法师的事迹,便略知一二,甚为浅薄。
曾经读过一个小故事,那个画面感过于形象,常常会想起来。弘一法师着装比较整洁,穿布衣布鞋到朋友家做客,朋友家有一把滕椅,弘一法师先是把藤椅慢慢地摇晃了几下然后才慢慢坐下。朋友问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弘一法师回答说:藤椅的时间久了,缝隙之中或许生了一些小虫,我冒然坐下可能会杀死这些小虫,稍微晃动一下他们自会找到安全的栖身藏命之所。从这件小事,我们可以看到法师的慈悲之心以及心思缜密。
今天读到林清玄的《悲欣交集》一文,在文中林清玄记载了法师的另一庄小事,同样可见法师的慈悲之心。听说如果把养猫的饭用来养老鼠,就可以杜绝鼠患。大多数人都是听说而已,没什么人真正去实践过。弘一法师住在山里,有几只老鼠经常来偷吃,衣服上都是老鼠咬的洞洞,甚至连佛像的脚也被老鼠咬破了,而且老鼠四处落粪,烦扰不断。于是,弘一法师真的把养猫的饭用来养老鼠,结果一共有六只老鼠吃饱就走,再也不骚扰他了,大家相处愉快,各自安然。
从这两件小事上,我们可以看到弘一法师的两大品质,其一是他的大慈悲,其二是他的心思缜密。
弘一法师之为大师,我不敢妄言,只从这两三件小事上,可以看到法师的品质与修为。我想,对于我们每一个人来说,人生都是一种修行,首先是我们有没有大悲之心,我这里故意去掉了慈悲的慈字,因为大悲即大喜,大悲就是我们要对他人对世界的宽容、共情能力,遇到别人困难之时能不能够伸出援手,而不能总是算计自己的蝇头小利。我想做到这一点就已经很难了,因为他是反人性的,我们都在追求物质生活的丰富,都想自己过的好点,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在工作或者生活中难免有时候会伤害到别人。讲修行,第一法则就是要善待他人。
我们没办法做到象弘一法师那样,但至少可以朝着那个方向努力,发愿之后就是践行了,做一两次好事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对我们每个人来说,能不能在生活中践行自己的原则、理念,象弘一法师一样苦修,唯有如此才能够真正让自己在精神层面和行为层面上获得巨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