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听了一节新上岗教师的语文公开课,优点以下4个方面:第一教学设计思路很清晰,第二知识点讲解很细,第3课件设计好,第四学生记笔记较好。
建议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也要不断修炼自己的基本功。作为一名教师,当然也包括我自己,要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基本功和业务素质能力。教师在教室里站在学生面前要有气场、要有自信。专门有教师礼仪讲解怎么站、手放在哪、站在讲台什么位置,这些都是有讲究的。教师的语言要富有变化,抑阳顿挫,富有激情。原先一位同事上课声音大的时候几乎要把整栋楼给震破,声音小的时候就像两个人在说悄悄话,声音快的时候就想打机关枪,声音慢的时候一字一顿。2020年中招考试,河南省语文试卷课外阅读,描写了一位民办教师,这边老师会唱戏,在课堂上发挥自己唱戏的本领,把教学和表演融为一体,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还有一位老教师说要想上好课吸引住学生,每天跟单田芳学几段评书,跟马季学几段相声,跟六小龄童学几段表演。
第二,教师上课教师的脑子里始终紧绷4个问题。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当下学生学习效果怎么样?学生学习状态怎么样?学生学习方法与能力有何提升?关于学生的学习状态,有一位名校长在做报告的时候说,他在听课的时候会坐在教室的最前面,面朝学生,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看学生是否参与到学习中去、看学生的眼神、看学生交流表达的积极性、看学生做题的效果。一节课的好坏,除了看教师的展示之外,更主要看的就是学生的状态如何。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教学效果是正紧密相连的。
第三,课堂教学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把问题展示出来之后,一定要给学生学习的时间,学习的步骤一般是自主学习、交流、展示、教师点评这4个环节。教师是不能越俎代庖,把答案直接告诉学生,或让学生抄下来,这是典型的灌输式课堂。每个问题都按照自主学习讨论交流展示点拨这4个环节来进行,可能一节课的时间根本不够用,我想解释两点:一慢实则快,把一个问题通过自学交流展示,把这个问题学透,彻底弄懂,把知识真正掌握,同时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完整的学习过程,有自己的深入思考在内,既学会的知识又提升了能力,这才是真正的学习。如果仅仅把答案抄下来背下来,死记硬背,不求甚解,这个能力是根本得不到提升的。有了能力以后的语文课堂速度就会快了。考试时学生的课外阅读理解靠的是学生本人的能力,靠的是语文基础素养的积累。而这些阅读能力的培养功在平时,要落在每一节语文课堂上,语文教师要通过语文课的学习,通过真正的学习让学生慢慢培养并掌握这种阅读理解的能力。二如果靠死记硬背的教学,学生不思考,被动的接收答案,靠死记答案,时间久了,在课堂上学生就养成了不思考的习惯,面对问题硬等硬靠,学生学习没有主动性积极性,课堂学习气氛沉闷。另外这样的课堂教学,学生能力培养不起来,不思考不发言不表达,考试的时候面对问题同样也是这种状况,不去作答或者是答不到点子上。
语文课要重视思维和表达能力的培养。
还有语文教学一定要先从读开始,重视阅读。通过形式多样的方式让学生去读,听领读示范读开火车读群读对读默读大声读有感情朗读等等。读确实会花费较多的时间,但是磨刀不误砍柴工。把书读懂了,问题的答案自然就有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
建议四。教师要组织好课堂,组织好学生。组织课堂从上课的第1句话开始,从上课的第1个导入环节开始。教师讲话的时候,要求所有的学生要停止一切的动作,目光注视着老师,认真听讲。当学生在活动的时候,要求所有的学生全部参与,如果参与性不强,比如说讨论不踊跃发言不积极,教师就要反思自己的教学,是提出的问题太难?那么就要把问题逐步再分解再细化,利用更多小问题来对学生进行启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