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久了,自己一直在“忙”于“盲”的状态中奔波、徘徊。忙,是为了摆脱内心的“盲”,但总有闲下来的时候,每每这个时候自己总是压抑,烦闷,感觉人生没有方向。
也许是人到中年的迷茫吧,于是,日子就在一种纠结、疲惫中一天天的流逝。
一天,和自己一向敬重的兄长说起自己的状态,感叹活着好累啊!兄长语重心长的对我说:
“丫头啊,昨天已经过去,任你有多大本事也留不住;明天还没到来,谁也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我们能把握的只有今天呀,过去的就过去了,你说,总是让那些昨天的事影响今天的心情,值得吗?要想明天好,你得先过好今天啊。”
真是一语惊醒梦中人!是啊,我是为一直走不出昨天的伤,找不到明天的路而总是抑郁寡欢,却忽视了今天该做什么。兄长语重心长的话,让我悟出点什么了。
前几天和自己的一个客户,年近六旬的李阿姨说起了这件事。李阿姨是个气质优雅、性情豁达的老人。她给我讲了两个故事,更是令我茅塞顿开。
故事一,有一个聪明的年轻人,很想在各个方面都出类拔萃,可是许多年过去,他尽管努力,却依旧普普通通,没有过人之处,他很苦恼,去向一个大师求教。大师说:“我们登山吧,到山顶你就知道该如何做了。”
那山上有许多晶莹的小石头,煞是迷人,大师就让他装进袋子里背着,很快他就吃不消了。
“大师,还背吗?再背,别说背到山顶了,恐怕连动都不能动了。”
他提醒大师。疑惑大师为什么要这么做。
“是呀,那该怎么办?”大师笑着反问他。
“装的太多,没用的该放下!”
“那你为何不放下?”大师笑着回答,“没用的太多是负担,背着负担怎么能登山?”
年轻人一愣,心中忽觉一亮,向大师道了谢,转身走了!之后。他专心一事,进步飞快。不久,就成为这个领域出类拔萃的人。
还有一个故事,这是一则寓言,场院中,拴着一头毛驴,毛驴要吃草,在它拴着的旁边各放着两堆草,岂料毛驴犯了难,是先吃这一堆呢?还是先吃那一堆?毛驴在犹豫不决的纠结中居然饿死了。
《聊斋志异》中的一则故事更是耐人寻味。两个牧童进入深山,入狼窝发现两只小狼崽,他俩各抱着一只分别爬上两棵大树,两树相距数十步。过了片刻,老狼回来发现小狼没了,便出洞寻子。
一个牧童在树上掐小狼耳朵,弄得小狼嗷嗷乱叫,老狼闻声奔来,气急败坏的在树下乱抓乱咬。
此时,另一棵树上的牧童开始拧小狼的腿,这只小狼也是连声嗷叫。老狼又闻声赶去……就这样,老狼不停的奔波于两棵树之间最后,终于累极,气绝身亡。
李阿姨爱读书,有思想,睿智而开朗。她告诉我,其实一些小故事也会悟出人生哲学。故事一的启示,人要有所得,必要有所失,学会放弃,才能登上人生的极致高峰。
故事二的启示,驴饿死,狼累死,其原因是共同的,那就是不会选择。
我的心情如沐浴阳光,顿时明亮、温暖起来,我想,我已经走出了那个“盲”区,我知道该怎么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