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职业理念
第一节 教育观
一、素质教育的产生与发展
提出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纠正应试教育。
1993年文件提出,2006年写入义务教育法。
二、素质教育的实质
(一)素质教育的内涵:提素个性创两全 ★★★★★
- 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
- 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
- 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
- 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教育
- 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重视创新,是现代教育和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
(二)素质教育的外延
- 纵向:幼、小、初、高、高等
- 横向:职业,普通,各类
- 社会意义:学校、家庭、与社会
(三)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 全体性,基础性,全面性,主体性,发展性,开放性
三、开展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一)国家政策保障
(二)新课程改革的推进
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核心目标):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选择性
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自主,探究,合作
建立与素质教育理论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多元 综合 动态 多样
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观【学习过人】
(1)教学从“以教育者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
(2)教学从“教会学生知识”转向“教会学生学习”
(3)教学从“重结论轻过程”转向“重结论的同时更重过程”
(4)教学从“关注学科”转向“关注人”
四、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区别
根本对立
差异点 | 应试教育 | 素质教育 |
---|---|---|
教育对象 | 少数 | 所有 |
教育目的 | 知识 | 德智体美劳 |
能力培养 | 技能 | 能力 |
教学方法 | 机械,重复 | 启发,探究,主动 |
学生评价 | 筛选,成绩 | 多元,发展 |
教学内容 | 难,学科体系,脱离实际 | 降低难度,弱化体系,重综合,联系实际 |
五、实施素质教育应避免的误区
-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尖子生
- 素质教育就是要学生什么都学,什么都学好
-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学生刻苦学习,“减负”就是不给或少给学生留课后作业
- 素质教育就是多开展课外活动,多上文体课
- 素质教育就是不要考试,特别是不要百分制考试
- 素质教育会影响升学率
第二节 学生观
一、“以人为本”的思想内涵
在教育活动中,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以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本。
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 【两独一发】 ★★★★★
(一)学生是发展的人【过程/潜能/规律】
- 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互补性,个别差异性等规律,这是经过现代科学和教育实践证实的。
- 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
- 学生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人**
(二)学生是独特的人 【完整/独特/成年】
- 学生是完整的人
- 每个学生都有自身的独特性
- 学生与成年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为什么要把这一点放在独特,而不是发展?】
(三) 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客观存在/主体】
-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于教师的头脑之外,不以教师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 学生是责权的主体
三、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
特点 | 内容 | 教育启示 |
---|---|---|
顺序性 | 低级到高级,简单到复杂,量变到质变 | 循序渐进 |
阶段性 | 不同的总体特征和主要矛盾,不同的发展任务 | 不能搞“成人化”教育 |
不平衡性 | 不同年龄;不同方面在不同时期 | 适时而教,关键期 |
互补性 | 受损缺失后超长发展得到部分补偿;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间 | 扬长避短 |
个别差异性 | 发展速度、优势、高度千差万别 | 因材施教 |
(一)个体身心发展的顺序性:不可逆
(二)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阶段性任务
(三)个体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同一方面不同速,不同方面不同步
(四)个体身心发展的互补性:身身,身心
(五)个体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十个手指各有长短
四、全面发展的学生观
(一)全面发展的内涵 ★★★★★
- 人的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体力和智力充分发展,包括人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情感意志、个性才能等多方面的充分展现。
- 不过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并不矛盾,人的全面发展以承认学生差异和个性发展为基础。学生是具有个性与差异的人,全面发展的学生观不仅要求将学生作为一个整体来看待,而且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个性。
- 人的全面发展不等同于各方面平均发展、同步发展。
(二) 全面发展的实施途径
- 德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灵魂和统帅的作用
- 智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起前提和支持作用
- 体育是全面发展重要的物质基础
- 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着动力作用
- 劳动技术教育可以综合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作用
五、教育公正与学生的共同发展
(一)教育公正 ★★★★★
教育公正 = 教育机会均等。包括三个方面:
- 入学机会均等
- 教育过程中机会均等:一视同仁,同等对待,无偏见,无偏袒,泛爱而非偏爱。
- 取得学业成功的机会均等:每个人都能受到适当的教育,达到令人满意的教育水准
(二)学生的共同发展
- 学生性别差异与共同发展
- 学生的民族差异与共同发展
- 学生的地域差异与共同发展
- 学生家庭背景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 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差异与共同发展
第三节 教师观
一、教师职业概述
教师的内涵:广义传授知识技能和技巧,侠义学校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专门人员
-
教师职业的责任和价值:
- 责任:培养社会主义新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价值:对自我——生存和发展;对他人——对社会;
二、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教师观
(一)教师职业角色的转变 【建促放研】★★★★★
- 从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来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和学生发展的促进者。
- 传授知识 x 方法 动机 组织管理和指导
- 从教学和课程的关系来看,新课改要求教师应该是课程的建设者和开发者。
- 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的建设
- 从教学和研究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教育教学的研究者。
- 从学校和社区的关系来看,新课程要求教师应该是社区型的开放教师。
- 强调与社区的互动,挖掘社区资源
(二)教师教学行为的改变【你它我他】★★★★★
-
在对待师生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尊重、赞赏
- 不伤害自尊:不惩罚
- 不仅尊重,还要赞赏:独特,成绩,质疑,努力,善意
-
在对待教学上,新课程强调帮助、引导
- 方法,思维,价值,做人
-
在对待自我上,新课程强调反思
- 教育案例,教育故事,教育心得
-
在对待与其他教育者的关系上,新课程强调合作
- 跨年级,跨学科,家长
三、教师职业的劳动特征
- 教师劳动的复杂性和创造性
- 复杂性:目的全面,任务多样,对象差异
- 创造性:因材施教,教学方法更新,教学需要“教育机智”
- 教师劳动的连续性和广延性
- 连续性-时间
- 广延性-空间
- 教师劳动的长期性和间接性
- 长期性:人才培养周期长
- 间接性:不直接创造物质财富
- 教师劳动的主体性和示范性
- 主体性:教师自身成为活生生的教育因素和具有影响力的榜样
- 示范性:言谈举止成为学生的学习对象
- 教师劳动方式的个体性和劳动成果的群体性
- 个体性:教学活动通过一个个教师的个体劳动完成
- 群体性:教师的劳动成果是集体劳动和多方面影响的结果
四、教师的专业发展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
-
教师专业发展的阶段
- 关注生存:人际关系和管理学生
- 关注情境:关注学生成绩的提高、班集体
- 关注学生:因材施教;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熟的重要标志
-
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
- 道德素养
- 知识素养:政治理论修养、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
- 能力素养
- 心理素养
-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ver1
- 观摩和分析优秀教师的教学活动
- 开展微格教学:少数学生为对象,5-20min,录像。
- 进行专门训练:专门化训练
- 反思教学经验:教学日记,教学自传,教学案例,教学后记
波斯纳:经验+反思 = 成长
布鲁巴奇:反思日记,详细描述,职业发展,行动研究(研究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专业发展的途径 ver2
1.专家引领
1.同伴互助
1.个人反思
1.校本研修:学校为中心,教育科研机构和教研员专业支援。
第二章 职业道德
学习建议:背好职业道德规范就好
第一节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一、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修订)
(一)依法执教
(二)爱岗敬业
(三)热爱学生
(四)严谨治学
(五)团结协作
(六)尊重家长
(七)廉洁从教
(八)为人师表
二、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 【三爱两人一终身】
(一)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二)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三)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四)教书育人:教师的天职
(五)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六)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第二节 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
一、总则
- 目的:加强班主任工作,发挥班主任作用
- 班主任定位:实施者,引领者,重要岗位
- 队伍建设:政府、学校
二、配备与选聘
- 配备:每个班级1名
- 选聘:任课教师中;连续1学年以上;接受岗前培训
- 任职条件:对待自身;对待学生及他人;对待班主任工作
三、职责与任务
- 思想教育
- 班级日常管理:秩序;活动;指导班委会和团队工作
- 学生评价
- 沟通
四、待遇与权利
- 待遇:按当地教师标准课时工作量的一半计入基本工作量;津贴纳入绩效工资管理
- 权利:适当的批评教育
五、培养与培训
六、考核与奖惩
- 学校建立班主任工作档案,定期组织对班主任的考核工作
第三节 教师职业行为
教师职业行为规范解读(五)
(一)教师思想行为规范
(二)教师教学行为规范:备课上课改作业,激发兴趣
(三)人际行为
(四)仪表行为
(五)语言行为:普通话,逻辑,课堂用语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处理好的几大关系(三)
(一)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是教师各类人际关系中 最基本、最重要 的关系
- 热爱学生:处理师生关系的基础和根本的出发点
- 尊重学生
- 了解学生:教师热爱学生的起点
- 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
- 严格要求学生
(二)教师与学生家长的关系
建立平等的沟通关系,形成良好的沟通习惯,尊重家长的人格,教育学生尊重家长。
(三)教师与同事的关系
尊重,理解,协作
(四)教师与教育管理者的关系
尊重,支持
第三章 教育法律法规
第一节 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的权利
(一) 教师作为一般公民所享有的权利
(二) 教师作为教育者所享有的权利(六项职业权利)
- 教育教学权 【最基本】
- 学术交流权
- 指导评价权 【学习(e.g.作文,不能指导隐私信息)+品德】
- 报酬待遇权
- 民主管理权
- 进修培训权【最具代表性】
教师的义务
(一) 教师作为一般公民的基本义务
(二)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的义务(六项义务,重点是2|6)
- 遵纪守法
- 履行教育教学职责:是教师的本职工作,也是教师的基本义务
- 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
- 爱护尊重学生
- 保护学生合法权益
- 提高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
第二节 学生权利保护
一、学生的公民权
(一)人身权
最基本,最重要。包括:
- 生命健康权
- 姓名权
- 肖像权
- 名誉权
- 荣誉权
- 隐私权
- 人身自由权
- 人格尊严权
(二)财产权 【学生的手机,游戏账号】
具有物质财富内容,直接和经济利益相联系的民事权利
- 财产所有权
- 继承权
- 受赠权
- 知识产权中的财产权:著作权、专利权中的财产权利
二、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享有的权利
- 参加教育教学权
- 获得经济资助权
- 获得学业证书权
- 申诉起诉权
- 受完法定年限教育权
第三节 教育法律法规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实施时间:9月1日
性质与地位:教育法规体系中的母法;在教育法规各个层次中处于最高层次,具有最高效力
内容:十章,86条(总则,分则,附则)
总则
立法目的、适用范围、指导思想、教育的地位、教育的方针、教育的基本内容
第二章 教育基本制度
第三章 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
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
校长中国国籍,国内定居,符合有关规定
法人资格:公立学校自批准设立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民办学校自登记注册之日起取得法人资格
第四章 教师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教师|教师资格制度,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聘任制度
教育管理人员|教育职员制度
教学辅助人员和其他专业技术人员|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度
第五章 受教育者
第六章 教育与社会
第七章 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
第八章 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
第九章 法律责任
三大法律责任:行政,民事刑事
- 行政处分:管家机关公务人员 警告 记过 记大过 降级 撤职 留用察看 开除
- 行政处罚:行政法,未犯罪
- 民事责任:
- 刑事责任:犯罪。主刑,附加刑
组织舞弊:违法所得的1-5倍罚款;严重的5~15拘留;构成犯罪追究刑事责任;
附责
(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
性质和地位:依据《宪法》和《教育法》制定
总则
国家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制度
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履行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
违反本法,造成重大社会影响,负有领导责任的人民政府或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负责人应引咎辞职。
第二章 学生
六周岁~七周岁
延缓入学或休学——当地乡镇人民政府或县级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批准
户籍所在地学校就近入学
组织督促入学,采取措施防止适龄儿童、少年辍学
第三章 学校
第四章 教师
第五章 教育教学
第六章 经费保障
第七章 法律责任
附则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
1月1日
教育单行法
总则
第二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三章 资格和任用
第四章 培养和培训
第五章 考核
第六章 待遇
第七章 奖励
第八章 法律责任
附则
(四)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育单行法
涉及学校、家庭、社会和司法部门
第一章 总则
有利于未成年人原则。
发现未成年人权益受侵害后的强制报告制度。
第二章 家庭保护
第三章 学校保护
第四章 社会保护
第五章 司法保护
第六章 法律责任
附则
(五)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
旨在预防未成年人犯罪
总则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教育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
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矫治
未成年人对犯罪的自我防范
对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预防
法律责任
附则
(六)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
总则
事故与责任
事故处理程序
事故损害的赔偿
事故责任者的处理
附则
(七)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基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四章,143条
总纲
根本制度:社会主义制度
民主集中制的原则
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
平等权,政治权利和自由,人身自由,监督权,劳动权,受教育权
国家机构
横向:国家权力机关,国家主席,行政机关,国家军事领导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
纵向:中央国家机关,地方国家机关
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国旗:五星红旗
国歌:义勇军进行曲
国徽:五星照耀下的天安门,周围是谷穗和齿轮
首都:北京
第四章 基本能力
学习建议:花1小时看看真题即可,不用复习
第一节 逻辑思维能力
概念
概念的含义
- 概念的内涵
对象的本质属性【人:社会性动物】 - 概念的外延
概念的适用范围【男女老少】 - 内涵与外延的反变关系
内涵多了,外延就少了。【中国学生,学生】
概念的限制和概括
- 概念的限制:【党员 --->青年党员】
- 概念的概括:【青年党员-->党员】
命题
命题的定义
命题就是表示判断的句子,一般是陈述句
命题的种类
- 直言命题
不能再分解出其他命题。性质命题。 -
复言命题
两个及以上命题。联言(AND),选言(OR),假言(IF),负命题(NOT)
命题推理
第二节 信息处理能力
信息检索
Word
Excel
PPT
计算机病毒防治
经典逻辑推理
- 类比推理
- 逻辑关系:全同,真包含,真包含于,交叉(有的A是B,有的B不是A),全异【Venn 图 5种】
- 言语关系:近义,反义,主谓,动宾
- 经验常识:常识关系;组成关系;职业关系;加工关系
- 数字推理
- 和数列
- 差数列
- 积数列
- 图形推理
- 图形的叠加
- 图形间的关系:相交,相接,相离
朴素逻辑推理
- 代入排除
- 连线
- 位置排序
第三节 阅读理解能力
理解重要概念
理解重要句子
筛选并整合主要信息及重要细节
概括中心意思
分析观点态度
第四节 写作能力
命题方式
命题作文,话题作文,材料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