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题目和《共产党宣言》是分不开的。创世者从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中汲取思想的营养。马克思主义教会创世者评判自身的外部标尺,而人本主义教会创世者的内部标尺。创世者的人身观是新近才提出的,但在我自身上早有很长一段历程,或者说,以前我只是模糊地意识到那是什么,而现在则清醒地意识到那是什么。
人本主义的人生观在于,一个人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必须成为什么样的人,无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这衍生出了创世者的内部标尺:无论自己是否达成了自身的目标,只要自己还活着一天,就必须向目标进发一天。
而人本主义也并非是建构在只有精神而没有物质上的空楼,换句话说,创世者必须积极争取外部环境对自身的促进作用。一个追求弹琴的人能买得起钢琴、请得起家教,是不是相比于一个缺钱的人更好地追求自身的发展呢?这样我们便可以说,环境和个人的追求是一致的,环境对个体的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创世者并非要将精神与物质对立起来,而是要努力将精神建构在良好的物质基础上,以便获得更大的精神进步。因而,创世者应当积极争取环境对自身的促进作用,这也是创世一词的根本含义——创造自己的环境。但创世者需要警醒的是物质对精神的腐蚀作用(比如过度合理化效应),而有时没有优越的环境条件反而更能激发人的潜能。按照环境与创世者自身发展的一致程度可以将创世者分为自我锤炼者(Self-made)——自我决定者(Self-determination)——自我实现者(Self-actualization)。自我锤炼者是指个体尚未获得环境支持的状态,比如一个想学心理学的人却不在心理学专业,这时自我锤炼者不断锤炼自身,使得自身的水平能够达到转变自身环境的水平,在这里比如考上心理学专业的研究生。自我决定者即是个体已经获得环境的支持,环境对自身的要求和自身发展的需求取得了一致,但自身发展水平尚低的情况。而自我实现者则是个体所有潜能都被激发的创世的最高水平。(这里所提到的自我决定和自我实现实际都是人本主义的概念,但意义稍微有些不同。)
创世者不同于入世者,后者积极争取在环境中取得优势,使自身适应环境,在环境中成为佼佼者;亦不同于出世者(好吧,写到这里满脑子都是要是这是英语能放个后置定语就好了),为了保持自身的纯洁摒弃这个世界。创世者似乎介于两者之间,一方面创世者是对环境高度适应后的结果,另一方面创世者也从未背离自己心中的理想。相比于入世者,创世者自己赋予了自己生命的意义,并创造出能承载自身发展的环境,而入世者只是顺应了环境,或者说接受了环境所定义的意义;相比于出世者,创世者又不希望自己的理想是建构在纯粹的精神世界上的。
某种意义上而言,创世当属于下个时代人的人生观。按照马斯洛的层次需求理论,人当先满足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的需要,才能过度到对更高层次需要即对知识、审美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饿着肚子仍然心怀天下是一件困难的事,这意味着物质经济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人的精神生活。但绝对存在饿着肚子仍心怀天下的人,这说明了精神与物质的不完全协调性,精神可以超越物质。这也是这种人生观得以产生的原因,当然也是我国能过率先进入社会主义的原因。
因而创世者之所以要创世的原因便是这仍然是一个资源稀缺的时代。因为稀缺,所以人们存在竞争,存在着温饱、住行的考虑。因为资源稀缺,所以不是人人都能上清北,不是人人都能读自己想读的专业。人自身发展的力量被局限于狭窄的空间中,所谓的狭窄不仅指的是人们对物质追求上所造成的狭窄,还是种种条件限制下所造成的精神上的狭窄。人们考虑现实的多了,考虑自己的也就少了。
而最终我相信我国会进入共产时代的。马克思对共产主义的描述是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我不知道马克思和人本主义谁先出现,但这两个东西绝对有一腿。在那个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人们将不再为了温饱衣食而忧愁,他们每天醒来除了贡献社会和自我实现没有什么别的事了,人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而无需首先满足自己该做的事。欧洲那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光靠福利就能活下去,俨然出现了社会主义的姿态。在那时,人们的精神水平当完全不同于稀缺时代的人的精神水平,这也是为什么现在不是所有人都会摸到创世这一人生观,而创世者在这个时代仍然背负着痛苦和重任的原因。
因而这里出现了创世者的外部标尺,即对社会所做的贡献,具体而言,就是对社会主义社会所做的贡献。而这才是真正的创世——创造一个能让更多的人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世界。而多么幸运,创世者生活在与创世含有同样信仰的社会。
以上仅属于个人观点,创世者也仅是我对自己的人生观所取的名字而已。以上言论是存在假设和不确定的,比如物质极大丰富后人们会追求自我实现和贡献社会。而我自身对创世一词含义的理解也将随着知识的累积和自身实践的发展而更进一步。
创世还有在许多在马克思主义和人本主义下的其他构想和探索,不过那太复杂了,有些涉及太多专业知识是难以一时说清的。
我的城
2019年10月20日16:29: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