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做一个真正的大人物?你得有一个强大的精神内核。内心足够强大。对外部事务自然就能应对自如灵活处理,根本用不着动辄得咎,整天担心我做这个符不符合规定、做那个会不会得罪谁。没有强大的内核,整天被外部事务牵着鼻子走,就是德不配位。
引用达芬奇的一句话--“你永远都不会有比对自己更大或者更小的支配权”你能在多大程度上掌控自己的内心,才能在多大程度上支配外部事物。这就是此书标题“内部掌控,外部影响的含义”
用中国话来说这就叫“内圣外王”内圣外王这个词原本出自《庄子》,后来被儒家拿过去,成了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最高理想。“内圣”不是说你非得当个圣人,而是说你要有强大的内心修养:“外王”不是说你要当皇帝,而是说你要有领导力和影响力。所有先贤都认为,内圣和外王是相辅相成的,你得内外兼修。
那么我们普通人小人物,没有权利,每天被他人支配。如何内圣外王呢?
有个青年女化学家叫芭贝特,她所在室验室的老板叫戈登。戈登是行业大牛,但是脾气不好。有一次芭贝特找戈登讨论前一天交给他的论文,戈登一见面就说,你这篇论文纯属垃圾,我已经扔垃圾桶里了。
我们设想一下,作为一个小人物,被老板这样批评,应该怎么办。我正好听到贾行家和脱不花他俩发明了一个谈话技术,叫做“可不咋地” —— 也就是先肯定老板的批评 —— 芭贝特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她做了更多。她接下来的这段话,可以写进教科书。
芭贝特说:“戈登,你说我的论文是垃圾,可不咋地,我写得的确不行。我每次读你写的论文,总会想你怎么能写得如此清晰明了,这也是为什么我想要跟你一起工作。去年秋天你给我提供这个职位的时候,我真的太兴奋了。咱们现在这个研究成果非常重要,如果我这篇论文能写好,它可能会产生巨大的影响。那论文已经这样了,你看看能不能给我一些建议?我想跟你学习怎么把论文写好。”
戈登态度立马好转,他赶紧把论文从垃圾桶里翻出来跟芭贝特一起修改。
我们从芭贝特这段话里至少能找到五个谈话技术--
一上来就是“可不咋地”,先用认同提醒对方咱们是一伙儿的,别误伤:
表达赞赏。调动情感力量;
帮对方看到事情的另一面,也就是虽然论文写得不好,但研究做的不错;
重申双方共同的价值观,我们的目的都是为了让论文产生影响;
提出具体行动方案,以此建立起共同成长的伙伴关系。
芭贝特只用了35秒就把这些信息全给到了。这些技术可能是你很熟悉的,你可能学过“关键对话”、“谈判技巧”、“非暴力沟通”等等知识,但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瓦德瓦说,这里我们真正应该注意的是,在这番对话中,芭贝特和戈登两人,究竟是谁在领导谁?
答案显然是芭贝特在领导她的老板戈登。这就是领导力。领导力比的不是岗位指令顺序,而是内核的大小。芭贝特的真正了不起之处并不在于她使用了那些技术 —— 可能她根本就没想过用套路 —— 而是她内心的强大,可能比戈登还强大。否则畏敌如虎,一见老板先矮三分,什么套路也使不出来。
领导力不是外部的地位高低,而是你内在的选择,是你能不能在自己辐射范围内产生最大的积极影响,这也就是“外王”
再来一个故事。瓦德瓦有个女学生,13岁的时候得了一场重病,在医院里等待手术。有一天医生将她的父亲叫到病房外,说了两个坏消息。第一,你女儿的病情已经非常严重,原计划一星期之后的手术必须得提前到今天晚上。第二,医院出现了一个状况,没法给孩子提供麻醉,手术只能在没有麻醉的情况下进行。没有哪个父亲受得了这样的消息……但是父亲回到病房,带给女儿的,却是两个好消息。
第一,医生说今天就可以做手术了,不用再等一星期,这意味着三天之后你就能出院回家了!第二,医生们一直在观察你,他们认为你是最勇敢的少年,所以手术甚至不需要麻醉!很多年以后,女孩才知道这番话背后的真相。她早就忘了自己当年是如何经历的那场手术,但是她永远都记得父亲给她的两个好消息。
这是广义上的领导力。领导力不是说你非得指挥谁、调动多少资源、安排什么事儿;领导力也不一定非得使用什么套路或者权谋。领导力是你能不能、你敢不敢让人、让事情产生积极的改变。
领导力是真正的做自己。
领导力是内圣和外王的互动。
瓦德瓦说在刺激和回应之间找到自主的余地,能够做出正确的选择,这就是对自己内心的掌控
你要用自己的内核去对接别人的内核,去激发他们最好的一面。这就是“外王”
这本书告诉我们:自己内心强大是不够的,你还得去影响别人才行。你不但要对自己有信息,还要对别人有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