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个三年。每年新生,没有疫情的时候都会在国庆时,第一次月考后开个家长会,互相了解一下各自的习惯。介绍一下各自。
忍不住记录点什么以纪念我为数不多的几年生涯了。
首先暑假时各位纷纷前往**中,因为22年中考大捷的缘故,各方面原因,我们的态度是欢迎。不过既然你来,且愿意来,按我们的规矩做事。所以一开始我在群里态度鲜明:按时交作业,不找理由去完成作业是你们的本职工作。于是我有三不回:一不回信息“作业是什么”二“某某理由没带没做”三家长来问“作业可以补...”之类的信息。确实这样看来我是个不讲情面的人,我经常口头禅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不过如果我是个要求松散的老师,可能你们的意见更大。而往届学生之所以能考的不错,只有一点“严于律己”才做的到。
还有第二种情形的,我或者也没有礼貌的回复,你和我说孩子最近回家不写作业不读书的。然后说,孩子怕老师。其实这句话,我觉得社会上怕是有什么误解,其实不是怕老师,而是怕规矩。我从来的规矩是,做了,且做的好“奖”,不做“罚”。比如班干部,比如统计的习惯好的孩子们。罚,当天罚,不留第二天。我们做的是一年365天的常规的事,不是一天的兴致来了就做,兴致不来就不做的事。
那就顺道说说这2个月做的事,培养按时背诵默写的习惯,培养课堂听讲的习惯,培养时间安排的习惯(作业提前做),培养写好字的习惯,培养如何写好作文的习惯,现在在培养“坚持”的习惯。
似乎和“成绩”不搭边,确实,在这里,我也建议,家长不要“功利化”。比如这次成绩,人均110.真的代表不了太多。功利心太强的孩子,容易走歪路,容易行成紧张的亲子关系。不是说一次考好了,就什么都答应。家长看什么:看作业每天认真做了没有?每单元课文背诵默写(强调默写签字的原因)认真到位了没有?每单元单词记了吗?看“坚持。鼓励的也是“坚持”。
整体说来,素质较高。任何一个孩子潜力无限,我的口头禅是,最可怕的是天天进步的孩子,而不是在那第一名的孩子。
家长和我们老师之间做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