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接到一名小学主抓德育工作的校长的邀约电话,想请我在开学之前到学校针对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做一个主题讲座。我详细询问了她所在学校教职员工的年龄结构,学校的地理位置,学生的来源,学生人数,班额大小,学校的教育理念,老师或学生的典型表现等,搜集这些材料都是为了让讲座更具针对性、时效性、趣味性、生活化。了解完问题,我真诚地对她说:“一会儿我们加一个微信,三天后我把两到三个方案发给您,您从中选择一个。确定好之后,您发给我学几张学校老师或学生活动的图片……”
在聊天过程中我发现,她与这个假期放假以来对我发出邀请的其他四位校长有同样的认识:小学生没有什么心理问题!
对这些领导的看法我没有反驳。因为的确,孩子上了小学,家长的生活一下子轻松很多。学龄儿童已经达到了大部分的发育指标,尤其是运动和社交能力方面。他们获得了独立性,可以独立走路、说话,可以自己穿衣服。学龄儿童已经度过了幼儿的哭闹期,尚未到达青春叛逆期。他们的生长发育速度减缓下来,一切似乎变得更加安稳、平和。
表面上平静的这段时间其实是儿童发育一个非常关键的阶段。表面的“安宁”就好像冬天的蛰伏,地面上一片荒芜,地底下却潜藏着重要的东西。即使有心理问题,绝大多数孩子在小学阶段还表现不出来或者表现不明显。
这个阶段,儿童的大脑具有高度的可塑性。儿童生活中的种种经验都在塑造着他们的大脑。有了现代神经科学研究,我们才认识到儿童的大脑在持续不断的对生活经验和环境做出反馈,从而建设新的神经通路。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更有必要认真思考孩子们需要得到什么样的经验。所以在这个时期让孩子学习掌握情绪技能对于青春期来说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幼儿园、小学阶段都在为青春期的巨大身心变化做好准备,储存能量。小学生往往心态更加开放,更加容易接受训导。他们就好像海绵一样吸收着大量的信息,这些信息会帮助他们更好地认识自己身边的世界,为青春期的狂风暴雨做好充分准备。在幼儿园、小学阶段,孩子们开始建设自我,认同发展兴趣爱好,并且形成自己的社交关系。他们进入了学校这样一个更大的社交圈,开始认识新的朋友,拥有更多家庭之外的生活经验,他们开始形成自己的想法和兴趣。
每位幼儿园、小学老师,在学校需要付出比中学老师更多的耐心、爱心来面对孩子。所以幼儿园小学老师的心理健康问题,不仅影响自己的身心健康,更影响到自己所教班级的学生,包括同事关系、家校关系是否能健康和谐发展!
所以,不是小学生没有心理问题,而是他们正处于心理潜伏期,若老师家长引导得,尤其是交朋友方面,并获得更强的自制力和独立性,将为成年做好准备!
身为小学老师,同时又为人父母,一定要清楚知道:这个阶段对于家长来说也特别重要。孩子独立性增强后,父母可以享受到更多的个人空间。但是我们同时也需要和孩子建立稳定安全的关系纽带,为即将到来的叛逆期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