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我之学校观
观点:
学校是师生共同生活的处所。他们必须共甘苦。甘苦共尝才能得到精神的沟通,感情的融洽。国家大事、世界大势,亦必须师生共同关心。
办学如治水,我们必须以导河的办法把学生的精神宣导出去,使他们能在有益人生的事上去活动。倘不能因势利导,反而强事压制,那么决堤泛滥之祸不能幸免了。
康健是生活的出发点,亦就是学校教育的出发点。学问、道德应当有一个活泼稳固的基础,这基础就是康健。
我对于学校悬格并不要高,只希望大家把学校办到一个地步:情愿送亲子弟入校求学就算好了。
思考与实践:
陶行知的学校观以“生活即教育”为核心,强调教育应紧密联系实际生活,以生活为中心,重视师生同甘共苦,并认为康健是生活和教育的出发点。
1. 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乡村教育应着重于学生的实际生活经验,将教育与农村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起来,特别是开展好劳动教育,让学生先学会生活自理,做家务,干些农活。
学校劳动课程内容可以结合乡情校情,围绕农业生产、乡村文化等开展,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理解和适应乡村生活。培养学生的乡土情怀,让他们认识到乡村振兴的重要性,并愿意为乡村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2. 以康健为教育的出发点:学校应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陶行知强调身体第一,学校应从应试教育的枷锁中挣脱,给学生幸福的童年生活,让学生有更多时间通过体育、美育活动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3.陶行知希望大家把学校办到一个地步:情愿送亲子弟入校求学就算好了。
这也是我对办学的愿景。但在乡村学校,有财力的家长为了孩子读书去城里买房,教师也不安心在乡村任教,大家都往教育资源好城区挤。乡村学校,缺少优质资源,师资不足。因为,我得想尽办法丰富学校的教育资源,这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职责。
这几年来,我积极争取社会资源助力学校发展。其中争取村教育基金三十多万用以奖教助学,改善教师生活条件;我参加福建省同心乡村教师火种计划及一师一梦项目,争取十几万元用来开设葫芦丝学习以及少儿篮球、少儿编程、竹编编织、数学益智等社团活动;利用99公益日福建省担当者行动为各班级配置图书约近三万元;还有其他的一些公益资源…利用各方力量,不断引进优质资源,才有了这几年学校的快速发展。
然而,即使这样,乡村学校还是与城镇学校有一定的差距。本校老师宁可奔波,也要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城区学校。乡村学校的优质发展还是任重道远,继续在以下两方面努力实践:
1.尽一切力量丰富学校教育资源。
2.培育一支乡村四有好老师队伍。
二、民主的儿童:
观点:
儿童的生活,是一面社会的镜子。
所谓儿童的幸福究竟是些什么?这可以拿老百姓所爱好的“福禄寿喜”四个字来说明。
(一)福,有母爱,有书读,有东西玩,有六大解放。有学当其材之培养,有小小创作的机会,有广大的爱护后代的同情。
(二)禄,吃得饱,穿得暖。
(三)寿,不受恐怖,不被剥削,不受伤,不害病,不夭折。
(四)喜,过年过节,皆大欢喜。
思考实践:
陶行知先生认为儿童的生活是社会的镜子,因此,要先过好民主的儿童节——切实做到全体儿童人人有份,人人都幸福。而儿童的幸福从老百姓所爱好的“福禄寿喜”来衡量。当今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儿童应该可以享受“福禄寿喜”的幸福了。
但是,时代的发展,又出现新的问题。当前儿童普遍面临课业负担重、竞争激烈的问题,长时间的学习压力、电子产品过度使用等,导致孩子们身心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还有很多留守儿童缺乏足够的家庭陪伴和关爱,影响其情感和心理发展。
对照“福禄寿喜”中的“福”,很多学生就没有“六大解放”:解放大脑、解放眼睛、解放嘴巴、解放双手、解放时间、解放空间。
“六大解放”的提出,旨在推动教育改革,尊重儿童的主体性,培养具有独立人格和创造力的新一代。这一思想对现代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多向老师们宣传践行陶行知的“六大解放”。希望老师们敢于打破传统教育的束缚,鼓励儿童独立思考,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多让儿童动手实践,参与劳动和实践活动,不是仅仅停留在书本知识的学习上。少布置作业,真正落实“双减”政策,给予儿童足够的自由时间和活动空间,让他们走出教室,接触自然和社会,拓宽他们的生活经验和视野。
“为每个孩子幸福人生奠基”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理念,为儿童创造一个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环境需要我们共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