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1) 我们的信条
我们从事乡村教育的同志,要把我们整个的心献给我们三万万四千万的农民。我们要向着农民“烧心香”。我们心里要充满那农民的甘苦。我们要常常念着农民的痛苦,常常念着他们所想得的幸福,我们必须有一个“农民甘苦化的心”才配为农民服务,才配担负改造乡村生活的新使命。
信条:一、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二、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三、我们深信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就是教育的出发点。四、我们深信教育应当培植生活力,使学生向上长。五、我们深信教育应当把环境的阻力化为助力。六、我们深信教法学法做法合一。七、我们深信师生共生活、共甘苦,为最好的教育。八、我们深信教师应当以身作则。九、我们深信教师必须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十、我们深信教师应当运用困难,以发展思想及奋斗精神。十一、我们深信教师应当做人民的朋友。十二、我们深信乡村学校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中心。十三、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做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十四、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必须有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改造社会的精神。十五、我们深信乡村教师应当用科学的方法去征服自然,用美术的观念去改造社会。十六、我们深信乡村教师要用最少的经费办理最好的教育。十七、我们深信最高尚的精神是人生无价之宝,非金钱所能买得来,就不必靠金钱而后振作,尤不可因钱少而推诿。十八、我们深信如果全国教师对于儿童教育都有“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决心,必能为我们民族创造一个伟大的新生命。原载《新教育评论》第3卷第2期(1926年12月10日)
(2)每天四问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
第一问:“我的身体有没有进步?”首先,我们每天应该要问的,是“自己的身体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健康第一”。没有了身体,一切都完了!
要建立健康堡垒,必须注意几点:(一)“科学的观察与诊断”。……科学是教我们仔细观察与分析,提高科学的警觉性,是保卫生命的起码条件。最重要还是要用科学的卫生方法,好好的调节自己的身体,不使生病!科学能教我们好好的生活、生存!(二)“饮食的调节与改进”,改进我们的膳食,为国家民族而珍重着每一个人的身体的健康。(三)“预防疲劳的休息”。“饱食终日,无所用心”,固然不对,但是过分的用功、过分的紧张劳苦工作,也于一个人身体的健康有妨害。忽略健康的人,就是等于在与自己的生命开玩笑。(四)“用卫生教育代替医生”。卫生教育做得好,至少是可以减少百分之九十的病痛。
第二问:“我的学问有没有进步?” ”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学问是一切前进的活力的源泉”。学问怎样能够进步?重要在有方法的研究。
如何做学问:五个字。第一个,是“一”字。一是“专一”的一。荀子说:“好一则博。”因为有了一个专一问题做中心,从事研究,便可旁搜广引,自然而然的广博起来了。第二个,是“集”字。集是“搜集”的集。我们有了丰富的材料,便可以源源本本的彻头彻尾的来研究它一个明明白白,才能够真正理解这个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够“迎刃而解”,才能够收得“水到渠成”的效力。第三个,是“钻”字。钻是“钻进去”的钻,就是深入的意思。希望大家对于一个问题拿定了,便要尽力向里面钻,钻出一大套道理来,使我们学术气氛有着飞跃的进步。第四个,是“剖”字。剖是“解剖”的剖,就是“分析”的意思。有些材料钻进去还不够,必须解剖出来看它的真伪,是有用的还是有毒素的,以便取舍,消化运用。第五个,是“韧”字。韧是坚韧。做学问是一种长期的战斗工作,所以必须有韧性战斗的精神,才能够在长期战斗中,战胜许许多多困难,化除种种障碍,开辟出一条新的道路,走入新的境界。
第三问:“我的工作有没有进步?”再次,我们每天要问,是“自己担任的工作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工作的好坏影响我们的生活、学习都是很大的。
于工作也提出几点意见:第一点最要紧的,是要“站岗位”。人人应该有“站岗位”的教育。站牢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教育自己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教育着自己进步。第二点最要紧的,是要“敏捷正确”。工作怎样能够做得敏捷正确呢?这就是靠熟练与精细。粗心大意,是最易弄错弄坏事情的。做事要像做算术的演算一样,要演得快、演得正确。第三点最要紧的,是要“做好为止”。有些人做事,有起头无煞尾,做东丢西,做西丢东,忙过不了,不是一事无成,就是半途而废。我们做事要按照计划,依限完成,就必须毅力坚持,一直到做好为止。
第四问:“我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我们每天要问的,是“自己的道德有没有进步?有,进步了多少?”为什么要这样问?因为道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坏,纵然使你有一些学问和本领,也无甚用处。并且没有道德的人,学问和本领愈大,就能为非作恶愈大。如果一个集体的组成分子,人人以公德为前提,注意着每一个行动,则这一个集体,必然是日益稳固、日益兴盛起来。私德更是公德的根本,私德最重要的是“廉洁”,一切坏心术坏行为,都由不廉洁而起。
朱熹在他所著的《大学章句》中,把《大学》提出的“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者称为“大学之纲领”,把“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项称为"大学之条目"。后人称之为“三纲领八条目”,简称“三纲八目”。陶行知先生就学问提出了五个字:一、集、钻、剖、韧。这五个字和古人“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有所差别,其一是专注,其二是韧性,即持久专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