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才是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寻找教师成长的内驱力》共读心得体会(十)

      这周我们共读了《寻找教师成长的内驱力》中《作为写作者的教师》和《教育写作的意义与价值》这两篇文章。谢云老师在这两篇文章中,着重强调了一线教师坚持写作的重要意义。读完后回想这些年来自己的写作之路,深有共鸣。

      回想自己走过的教育路,正如昨天分享时所谈到的,自2018年9月开始写简书至今,我已写下1600多篇文章,累计近210万字。在写作这条路上,我从最初的步履维艰,到如今的有感而发、一发不可收拾,已经坚持了七年多。

        追溯我的写作源头,要回到初中时代。当时因为一篇日记被老师在班级表扬,一下子激发了我对写作的兴趣。从那以后,我便养成了写日记的习惯,从初中到高中,再到大学。现在家里还珍藏的十几本厚厚日记,记录着我的青春岁月。偶尔翻看,总是感慨万千。那些被文字定格的青春记忆是如此珍贵。我期待有机会将这些文字整理成册,作为个人生命成长的回忆录的一部分。

      关于教育写作的价值,我认为教师是在与孩子的链接中、在“读写行思”的过程中、在与教育生活的密切接触和体验中不断成长的。“读写行思”是我们教师应当坚持的四个基本要素:通过阅读教育专著、儿童心理学和文学作品来开阔视野,提升综合素养;同时更要坚持写作。正如谢云老师文中所言,写作不仅是为了记录与孩子相处的美好时光,更是在写作过程中不断反思自己的行为和思想。

      写作,实质上是一个深化思维、提升认知的过程。当我们把与孩子之间的碰撞或矛盾诉诸笔端时,其实就是在挑战自己原有的思维模式。这个过程或许缓慢,但正是在一次次反思与记录中,我们不断突破思维的局限和固化认知。因此写作是打破生命固有认知的重要途径,值得每位教师去开始并实践。

      我们所面对的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拥有独特的情感世界、思想认知和价值观,就连与老师相处的方式也各不相同。作为一线教师,我们拥有丰富的素材可供写作。五十多个孩子,就是五十多种生命状态的展现,值得我们用笔、用心、用行动去观察和理解,从中发现儿童成长的规律,并在今后的教学中实践应用。

      坚持教育写作七年来,我记录了许多教育故事、读书心得和育人反思。起初我也经历过艰难阶段,从过去写小说、散文时天马行空的思维转向教育写作时,常常写几百字都感到吃力,缺乏条理和规划,甚至因担心写得不好而被嘲笑。但正是持续不断的坚持,让我慢慢走出了这段困境,慢慢地爱上了写作。

      谢云老师在文中指出,写作最重要的是在与孩子心灵链接、彼此看见的过程中,在那些看似碎片化的教育生活场景里,感受教育的美好与孩子内心的纯粹。我们要用最真诚的语言书写这些故事。真诚就是最好的表达。只有当我们的文字发自内心,充满对教育的热爱、对每个孩子生命状态的尊重时,这样的文字才具有温暖生命、拓展生命维度的力量。

      这种力量同样也在滋养着我们自己的生命,让我们更加坚定教育的信仰,开阔视野与思路。如谢老师所说,写作甚至能够改变当下教育的面貌与精神。从最初的不善写作,到如今坚持每日千字以上的读书体会与育人故事,这个过程虽然辛苦,却让我深切感受到教育的美好,内心对教育的信仰也愈发坚定。同时,我也清晰地感知到自身生命的成长与变化。

      亲爱的老师们,请不要惧怕写作。让我们用最真诚的心,记录下与孩子之间的故事。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能留下教育的美好,更能通过反思优化教育实践,获得持续前行的动力,将教育作为终生事业来追求,真正感受教育的幸福与美好!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