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读《童书里的教育学》有感
俗话说:“鞋子合脚不合脚,只有脚知道。”这句话道出了人生的真谛:在人生旅途中,最完美的选择不一定是最合适的,而只有适合的,才能称之为最好。
最近,我深入阅读了《童书里的教育学》一书,感慨良多。在教育的世界里,我更加坚信“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一理念。
童书,这一看似简单的领域,实则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常常被我们成年人所忽视。《童书里的教育学》这本书,从童书的角度出发,深入剖析了教育的本质,让我重新审视了童书在教育中的独特价值,并深刻体会到“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一教育理念的内涵。
书中通过剖析各种经典童书,揭示了童书背后所蕴含的教育意义。这些童书以孩子们喜闻乐见的方式,传递着勇气、善良、友爱、责任等核心价值观。这些价值观,是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
通过阅读这些童书,孩子们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到如何面对困难、如何与人相处、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等重要生活技能。更重要的是,这些童书为孩子们提供了选择的空间,让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选择适合自己的读物,从而在阅读中找到乐趣和成长的动力。
书中还强调了“适合的,才是最好的”这一教育理念的重要性。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有着不同的兴趣、性格和潜能。因此,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不能一刀切地应用同一种教育模式或方法。相反,我们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教育的效果,帮助孩子们实现全面发展。
在童书中,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适合”的理念。不同的童书适合不同年龄、不同性格的孩子阅读。有的童书以冒险、奇幻为主题,适合喜欢探索、富有想象力的孩子;有的童书则以温馨、感人的故事为主,适合情感细腻、富有同情心的孩子。这些童书之所以受到孩子们的喜爱,正是因为它们符合了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和阅读兴趣。
同样地,在教育过程中,我们也应该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内容。例如,对于性格内向、不善言辞的孩子,我们可以采用更多的互动、合作的教学方式,帮助他们克服害羞、提高表达能力;对于性格外向、活泼好动的孩子,我们可以提供更多的实践、探索的机会,满足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本书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我教育孩子的道路。我的孩子是一个内向的孩子,曾经我也一度为此感到焦虑,希望他能变得外向开朗。然而,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意识到每个孩子都有属于自己的赛道和成长方式。内向并不是一种需要改变的缺点或问题,而是一种独特的人格特质。内向的孩子也可以像其他孩子一样活得自在、快乐,并与人合作取得成功。
反思自己,我和孩子的父亲都不是外向的人,我又怎能强求孩子成为我所期望的外向性格呢?作为父母,我们应该尊重孩子的独特性和差异性,选择适合他们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发挥教育的最大效用,帮助孩子们实现全面发展。
作者介绍:
陈雪雅,厦门市集美区西亭学校小学语文教师,一级教师,喜欢阅读、喜欢旅游,近几年来专注于家庭教育和儿童阅读研究,期待与大家在这样一个有爱的团体中共同成长,遇见更好的自己。个人公众号:伸长触角的小蜗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