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裂感 “好”和“坏”怎么会同时存在
「图」
完美的家庭,也会有创伤
安全感 普通的生活,却变成了战场
安全感,爱情中总有人说安全感是对方给的;其实我觉得并不完全是这样,更多的是自己给自己安全感。就像文中说的,没有安全感,我们就“不敢”做任何事;不敢表达自己,不敢说出自己的想法,不敢靠近自己喜欢的人,不敢做自己,不敢面对挫折和未知的挑战……回想起幼儿园公开课的我也是如此,老师提问了一个题,我已经举手回答问题,但是老师看向我这边的时候,我的小手就不由自主的放下去了。
如果安全感全部丧失的是什么样子呢?文中给出的例子是在战争幸存下后换上PTSD的老兵,因为他们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周围的敌人,有着极端的敏感度才能够避免下一秒自己就和这个世界说再见。当他们回到现实生活中依然保持着这种敏感…就会严重的影响到他们的正常生活;不过这些并不是只有老兵才有可能患有应激障碍,当普通人没有安全感的时候,就好像活在一场无形的战争,到处都是危险。
「图」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小时候总听老一辈的人说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亦或者,还能是什么事情?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记得这句话是因为当时写作文的时候,就是看了《安娜·卡列尼娜》写的观后感。如果幸福安全感,那么我想就是和自己喜欢的人一起分享自己的爱,对自己遭遇的挫折进行沟通和分担,一起解决问题。哪怕因为一些原因分开,会痛苦和难过,但是依然是一个完整的人,不会因为一个人的离开就变的支离破碎。
我妈小时候说遇到时间一定要分享,无论是好还是坏。如果是一件让我快乐的事情,(当然不是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哦),我分享给我爱的人,那么我的快乐就从1份变成了2份;反之,如果是一件让人不开心的事情,那么和我爱的人一起分担,一份不开心,告诉妈妈以后就从1份变成了0.5份不开心,如果我再告诉了爸爸,那我就剩下0.33份还是0.25份不开心(按照三之一就差不多是0.34,如果按照自己剩下的0.5份的一半,就是0.25份)。我妈看到这里肯定要说我,那你什么都和我说了吗?以前有段时间我和爸爸妈妈的联系特别不好,甚至找到了我的寄宿家庭L妈这里,L妈做的社区工作者,也是和心理学有所挂钩的,和我聊了很久很久;也让我想起第二年的大学生活时,心理老师和我说过,有什么事情是你不可以和自己最亲近的家人说呢?也就是那之后,我开始一点点想通。直到去年下半年初,我开始“觉醒”,就像《认知觉醒》。我做的真的是实在是不够,好在现在学会了很多东西,也在慢慢进步,我想把今年唤做我的“成长蜕变之旅”,真正的能够早些长大。
曾经因为爷爷的离开,我很久不能释怀,昨天还和妈妈说起了,也说到了奶奶。1年级下半学期开学的前一天,我再也没有那个疼爱我,周五接我放学带我去KFC买一个不辣的汉堡包的爷爷了。寒假的时候,哭着嚷着不要爷爷去的我,终究是没拦住。我很难过。
出来以后是一年的3月28,我记得很清楚,当时好像是我正好没去摄影协会周三的活动的第3周,当时的主题是云,是身为副会长的他定的,但是他走了。因为救护车晚到了还是什么别的原因…总之就再见了。感伤了很久,因为那个副会长人特别好,正如会里说的,老天啊,他想看看云不同的样子了。
现在再想起以前的事,时间都会冲淡一切,我与其有时间伤感,倒不如让自己学会给自己安全感。说真的,小时候向往长大,现在向往再也不要长大;爸妈再也不会年老,岁月不要在他们身上留下任何印记…
信任感 对自己无条件的爱
信任感其实就是由存在感、完整感、安全感组成的
1/3+1/3+1/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