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个中篇,托马斯·曼两部中篇小说合为一本书,命名为《魂断威尼斯》 ,另一篇是《特利斯坦》。描写细致入微,只有艺术家才具有的细腻思想和笔触的结合产生了此文。达秋的美,作者说世上没有哪一种语言能使之重现,而只能是旁观者由衷的赞美。这固然是作者对达秋诚挚的爱慕与赞赏,但反映在我的脑海里,作者着实自谦了。我通过托马斯的笔,不仅如亲眼所见般目睹了达秋这一具优雅,纯洁的活雕塑,更令人心驰神往得其实是作者本人的醉心和纠结。他爱达秋,历经五十岁而知天命,严谨且富有尊严的大半生后,在思慕对象前竟如此的虔诚。毕恭毕敬地伏首于那座雕像脚下,如痴如醉地舔舐神明的脚趾。这般的爱恋,让人胆战心惊。
尤其文中,那一个令他魂断的小人儿每每与他有所目光交流之时,对他微笑之时,绝美无暇的笑容从唇齿中徐徐展开,明亮澄澈的双目,夹带着些许害羞向他致意之时,我们可怜的托马斯却仓皇而逃了。
这样的惊心动魄,不是作为一个旁观者看两个人之间“危险”的互动感受到的,而是化身为托马斯,跟他一样,在被所爱之人注视后一样的落荒而逃。被达秋那样的孩子注视,大概相当于半生信仰中的“上帝”突然对你点头致意了吧。这“上帝”美艳绝伦,优雅自制,年轻而富有光彩,他被供奉着,在优渥的环境下遗世独立。托马斯,作为异乡人,偶然见到了这位神祗,倾心于此,每日诚心朝拜,哪知感化神祗,达秋仿佛感知到了哪一位爱慕者,遂报之以微笑。殊不知,朝拜者托马斯心中却已经皱成一团,更加无法直面于此,而只能借以暴走的躯体去摆脱这一乱象。
我能感受到托马斯心惊,也为两人之间的电光火花差点灼伤。
这样的爱,强烈又抑制,远远地倾慕,愈来愈浓烈的内心体验,总是一个目光追随着另一副躯体,发挥他艺术家的本能鉴赏着那具雕塑的外在与内容,仅仅如此就足以引起声声感叹。
起初,是简单的爱着一件天然且高贵的艺术品,但这件艺术品一旦活过来,一旦与爱慕者本人有了交流,虽然只是目光的相遇,但足够激起真正爱恋的火花。人只会与活物相思相恋,若是无法交流的“死物”,无论如何也不会令作者做那样一个绮丽淫靡之梦了。
作者在1929年获诺贝尔文学奖,功力深厚自不必多说。因而这本书还是应当静下心来好好品味。品味其内心描写,品味其艺术家的思考模式,品味其情感波涛汹涌之时尚存对现实世界的理智分析等等。这本书不全写情,还有许多文艺理论方面的讨论。所以这正是它丰富厚重之处。遣词造句方面优美隽永,富有诗意和譬喻。更有很多很多长句,看起来还是比较费劲的。尤其,中文长句若是被翻成英文,哪怕是两行变五行都很有可能。
对于文字方面的赏析,由于天赋所限,我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主要还是以对人物、情节的感受为主。毫无疑问,他们领我感受颇深。沉浸其中,心润如泉。誉之为美,道其摄魄。与作者同,为作者感,愿诸如此美,终得其所,令赏美者亦心有所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