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文诚〈孟子〉学习笔记471,11-7-5,告子章句上7-5》
【"口之于味,有同耆也;易牙先得我口之所耆者也。如使口之于味也,其性与人殊,若犬马之与我不同类也,则天下何耆皆从易牙之于味也?至于味,天下期于易牙,是天下之口相似也。"】
今天是丁酉年庚戌月己丑日,九月初十,2017年10月29日星期日。
易牙,是古时知味的人。
上一节,孟子通过制鞋的人依据脚形作为标准,怎么都不会做成盛土的草筐,以此说明"人性本善"乃是人作为万类中的一类,是人之为人的本质所在。依据分类原理,类同性同,圣人与普通人都是人,所以说人性本善是人的本质。
这一节,孟子继续举例说明"类同性同"原理。他说,我们对口感的感受是一致的,对于甘甜香脆的味道,大家都有同样的嗜好,所以,到了今天,仍然都以易牙所调的味道为美,并不是只有他一个人掌握了美味的秘诀,只不过是在我们人类之中,他最先掌握了我们口味上的共同嗜好罢了。如果说每个人都有自己单独的一种标准,喜欢的味道各自不同,生来就跟别人不一样,就像犬马和我们人类不同类一样,那么,天下的人,想要的口味就该极端地差异化,为何都追求易牙所调的口味呢?说到口味,天下人都期望尝到易牙烹调的莱肴,这说明天下人的口味是相似的。
类同性同,人性本善。
【学习参考书目】
《四书章句集注》朱熹著
《张居正讲解<孟子>》张居正著
《资治通鉴直解》张居正著
《读四书大全说》王夫之著
《孟子正义》焦循著
《孟子与滕文公、告子》南怀瑾讲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