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灵枢经·正义精讲156
卷三·经水第十二
5/6
原文:
黄帝曰:夫经水之应脉也,其远近浅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
岐伯答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泻也。
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
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
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
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撩之,命曰法天之常。灸之亦然。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涩;刺而过此者,则脱气。
原文译文对照:
~~~~~~~~~~
黄帝曰:夫经水之应脉也,其远近浅深,水血之多少各不同,合而以刺之奈何?
黄帝问:外界环境中的自然河流与人体经脉之间,有着一一对映的关系。如同外界的不同河流有源流长短、河床浅深、径流量大小等不同的水文特征一样,人体内不同的经脉,也在经脉长短、体位浅深、血流量多少等方面有各自不同的特征。在行针施刺时,该结合这些因素,有怎样的手法调整呢?
岐伯答曰:足阳明,五脏六腑之海也,其脉大血多,气盛热壮,刺此者,不深弗散,不留不泻也。
岐伯答道:以足阳明经为例,足阳明经胃经具有四个特点:脉管粗大、血量丰沛、谷气隆盛、阳气壮热。所以,在足阳明胃经上施刺时,进针不够深则不能将病灶破散,留针时间不够长则不能将邪气充分外导泄出。
足阳明刺深六分,留十呼。
根据这些特点,因此,在足阳明胃经上行针,理当进针六分深,并留针十次呼吸的时长。
足太阳深五分,留七呼。
足太阳膀胱经,也因其自身气血及长短深浅大小等特点,行针时应进针六分深,并留针七次呼吸的时常。
足少阳深四分,留五呼。
同理,若在足少阳胆经上行针,应进针4分深,并留针五次呼吸的时长。
足太阴深三分,留四呼。
针刺足太阴脾经须进针三分深,留针四次呼吸的时长。
足少阴深二分,留三呼。
刺治足少阴肾经,须进针二分深,留针三次呼吸的时长。
足厥阴深一分,留二呼。
刺治足厥阴肝经,须进针一分深,留针两次呼吸的时长。
手之阴阳,其受气之道近,其气之来疾,其刺深者皆无过二分,其留皆无过一呼。
手三阴三阳经,由于其从对应脏腑禀受脉气的路程短,脉气的流动速度也很快,所以,即便需要采用深刺法入针,其进针也不能超过两分深,其留针不能超过一次呼吸的时长。
其少长大小肥瘦,以心撩之,命曰法天之常。
对于患者各人具体的差异,如年龄老少之不同、骨架大小之不同、肉身肥瘦之不同,医者当在内心审视这些差异,做到心中有数,在行针手法上进行相应调整,因人而异。这叫做顺应大自然的规律。
灸之亦然。
用艾火施灸时,也该如此操作,以做到因人而异、因人制宜。
灸而过此者,得恶火,则骨枯脉涩;
施灸火力或施灸时长,超过患者病情所适配的度量时,则治病的灸火就反变成害人的恶火,使髓枯骨干、血结脉涩;
刺而过此者,则脱气。
如果施刺量(进针深度、留针时长、取穴数量、发针次数)超过患者病情所适配的度量时,则会使患者正气虚脱。
~~~~~~~~~~
老黄历择吉,2024.6.7
上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55
下一篇:灵枢经正义精讲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