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也许都在借命而生
——读《借命而生》有感
男人战斗,然后失败,但他们所为之战斗过的东西,却会在时间之河的某个角落恍然再现。在那一刻,杜湘东觉得全世界都在为他庆功。他还觉得不止许文革,就连自己的这条命也是借来的,向姚斌彬借,向许文革借,向刘芬芳借,向警察老徐和崔丽珍借,向这世上的所有人借。这么一想,那伴随了他多年的憋闷也在此时一扫而空。
这是作者石一枫在小说月报2018年1月上总第457期《借命而生》一文中写下的最后一段话,也是迄今为止我看到的最撼动我心的结尾。距离我初次看到这篇文章已经两年了,然而这个结尾还是让我念念不忘,甚至于每次我想到最后那句“憋闷一扫而空”的时候,还是会起鸡皮疙瘩,就是有这样的冲击力。
其实这个故事说起来也简单,百度百科上有一条描述,“一部中国版《肖申克的救赎》”,我觉得不大准确,但对于时间的漫长的理解,还是相似的。一九八九年春,机械厂青工许文革和姚斌彬因盗窃一辆日本进口轿车的发动机被捕,并一起策划实施了越狱,途中姚斌彬为掩护许文革,偷枪逃跑,被捉拿归案并被执行枪决。看守所管教杜湘东花费将近十二年来追查逃犯许文革的下落,又在许文革自首被放出后监视窥探他,企图找到当年的真相。
1.警察
作者着墨最多的警察,也是主人公,杜湘东,是整个事件的旁观者,也是亲历者。故事一开始,也就是他初次遇见两位盗窃犯的时候,他是一个从警校毕业三年,一心想着调动的年轻人,对于他来说,当看守所的管教实在是大材小用。而当姚斌彬和许文革的越狱事件发生后,他把一切责任揽到自己身上,不再想着怎么离开,只想找到许文革。或者说,他冥冥之中觉得这就是自己的使命。但他可能没有意识到,就像我也没有意识到,他会困在姚斌彬的那个似笑非笑的表情里将近二十年。
文章第十四节对杜湘东的描写极有画面感:骑一辆破烂自行车,后座上插着一根劣质渔竿;如果离近了,能闻见他身上的酒味儿更浓了,还能听见他的怀里有只蝈蝈正在吱吱乱叫。读着作者的一字一句,我看完了一个警察从血气方刚充满干劲的小伙子到邋里邋遢仍在基层的落魄中年人的二十载,会为他感到不平,感到可惜吗?一开始读当然是这样,我甚至在看到杜湘东为了让同学们给他提供信息继续调查许文革,在同学聚会上一把鼻涕一把泪地耍酒疯的时候,心底真正的有了那种英雄迟暮的感慨。但是在故事的最后,杜湘东得知许文革要自杀,他驾驶着“三蹦子”疾驰去阻止他,把他压在心里将近二十年的往事一股脑讲出来的时候,作为一个读者的我,心里的压抑也像杜湘东一样一扫而空。此时,那个所谓的“命”仿佛是可以看得见摸得到的,它由姚斌彬藏在那个似笑非笑的表情里托付给了许文革,同时也在不知不觉中托付给了杜湘东,又由许文革隐姓埋名代活了二十年,最后仍是由杜湘东和许文革一起背在身上,卸下其他负担,终于坦然的向前走着。
其他涉及到的警察也是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湘东的同学,成为了刑警支队长的男人说:“我们这些人,大枪顶脑门子上都不怕,就怕自己兄弟耍苦肉计”,看到这一句的时候,我是笑了的,由衷的感到他们的可爱。和杜湘东一起执行过任务的“大虾米”警察,因公殉职,会觉得亏欠家人,误借了有污点的生意人的钱给女儿交择校费。
我们很多人都不会去想象别人的职业究竟是怎么样的,警察在我们眼里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同。我们会在新闻里听到他们的事迹,会在作文里写到他们的样子,但可能仅此而已。这篇文章不是在歌颂警察们的无私和责任感,甚至在描写杜湘东为了追查一个最后谁也不再关心,不再当回事的逃犯,变成了一个独守看守所,交不起老婆医药费的老警察的时候,云淡风轻,用的是自嘲的口吻。但也许就是这种平淡和真实,让我感动,在他们的身后,也是一个个家庭,同样充满了矛盾,同样会因为一场大病而焦头烂额,也同样会有一对相互嫌弃但仍然彼此扶持的夫妻。
2.警察的妻子
刘芬芳,杜湘东的妻子,也是我在这篇小说里最喜欢的角色。她一开始的形象是个文艺女青年,读席慕容的诗和三毛的散文,经常说着抽象的“可惜明天又要和昨天一样”的话。在杜湘东眼里,年轻的她有着和红苹果一样的正脸以及有点儿像吉永小百合的侧脸。作为在城里的女工,她不肯和杜湘东结婚,因为家里不愿意,自己也不情愿跟着他在郊县生活,但是在得知杜湘东追击持枪逃犯的时候,拿着他送她的礼物,不顾一切地冲到他面前抱住他,决定和他结婚。第一次读到这一幕的时候,作为一个女生,我真的非常感动,文章里的一句话,在我看来很是浪漫:它发生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最后一个春天。与刘芬芳的爱情,算是他在八十年代的意外收获。
每一个女生,都会幻想自己将来会遇到什么样优秀帅气的白马王子,会反复说着自己的要求,会表达着自己对于对方的不满,但是在某个时刻,她们也许也会和刘芬芳一样,下定决心跟随一个人,即使他并没有多么优秀。
这对夫妻的感情也是贯穿始终的,作者没有去渲染夸张这对夫妻有多么相敬如宾,和谐美满,刘芬芳其实一直嫌弃丈夫的工作,也无法理解丈夫为了一个逃犯把自己最好的时光耗在看守所的行为,但是她一想到丈夫也受着委屈,就会觉得自己对他也有所亏欠。她后悔不迭又心甘情愿地跟他过了这许多年,她和杜湘东,其实也把命托付给了对方。
3.犯人
姚斌彬和许文革,两个实施了越狱的盗窃犯。用任何一个时代的眼光来看,他们都是普通人,是机械厂的工人,没有什么前途。但是他们却成为了这个故事的起因,甚至改变了一个警察的人生。其实以那个年代为背景,以小人物为主人公的故事有很多,但姚斌彬和许文革很特殊。姚斌彬没有什么文化,也没有什么智谋,他只是觉得“命”是真的可以托付给别人的,所以他牺牲自己保全同伴。文章中很吸引我的一点是直至临刑,他的眼神也是平和的。而许文革,作为借“命”的那个人,背着伙伴的“命”好好活着,还活出了点名堂。但他最后选择自杀,还是杜湘东将他救起,点醒了他的“命”是借来的。这两个人物让我开始了解到,人间百态,是因为芸芸众生有着各异的对于命运的理解和对于自身道路的选择,有的人会因为认定了自己的路,而心如止水;有的人会因为别人的托付,历尽艰辛也要活下去。
结尾的那句“男人战斗,然后失败,但他们所为之战斗过的东西,却会在时间之河的某个角落恍然再现”,其实是可以适用于所有人的。杜湘东和同学相比是个不择不扣的失败者,他当警察二十多年来破获的第一个案子竟也是他的最后一个案子,他救下的第一个人也是他花费十几年想抓到的人,但是他最后找到了真相,帮助许文革护住了这条借来的“命”。姚斌彬和许文革在我看来也没有完全成功,姚斌彬牺牲了自己,许文革逃亡二十年还是选择自首,最后甚至自杀,但是最后在杜湘东的开导下,这场“借命”旅途仍将继续。刘芬芳用现在的标准来衡量也不是幸福的女人,嫁给一个没有前途的管教,因为岁月的无情,衰老,生病,但是他们互相体谅,相互扶持,也不失为一种幸运。
4.只是小说吗?
再回过头来看看自己,看看身边的人,似乎每一个人都在向别人借着什么。我们在委屈难过时,从父母那里借来抚慰和关爱;转过身又从朋友那里借来理解与信任,一路走着,也一路借着。不知过了多久,我们终于会发现,原来芸芸众生早已从身边人那里互相借走了一段很长的光阴。我们也许一辈子都不会遇到杜湘东所经历的这样的事情,这样耗尽心力,这样令人唏嘘,但是我们依然在借,以一种更温柔的方式。
所以我希望,我们都能借命而生,不一样的是,我们是借着陪伴与扶持共同生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