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计划最后一天睡个懒觉,饱餐一顿,收拾行李,九点退房,十点上火车,下午早早到家。
没想到计划不如变化快,因为第一天进北京古建筑博物馆时间太晚,没有完成此行最重要的资料收集任务,于是果断改签了火车票,我决定推迟五小时回家,改为搭乘下午三点的返程高铁。
高铁的数字化服务发展极快,现在已经不需要用身份证换纸质车票(除非要报销凭据),只要有身份证,或者手机上的购票二维码,都可以顺利进站上车。
车票改签也是在手机上查询好,提交申请,分分钟可完成,相当方便。放到十年前,买张火车票够麻烦,改签,那是想都不敢想。
沿着祈年大街,熟门熟路,骑着单车二十分钟,我回到前天来过的老地方。
9:00才开门,我来早了。
北京古代建筑博物馆在先农坛(皇帝带领大臣举行农业祭拜典礼的地方),属于专业博物馆,所以少有参观者。这里属于城市中心,但是很安静,有古树,有殿堂。
整个博物馆并不算大,展品主要集中在两个大殿里,偏殿有一些不太重要的展品。
今天有一个由七八名初中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小分队担任讲解。换平时,我肯定会很感兴趣,跟他们仔细聊聊,听听他们的讲解。
但是今天时间紧张,进了博物馆大门,我就手脚不停的拍照收集资料。心想,顺风耳随便听听就好。
由于一大早博物馆的游客非常少,几个讲解员空等良久难免有些失落。他们看到我,立即鼓足勇气主动向我提出讲解服务,我不忍心让中学生尴尬,于是听了一个来回。
每个学生负责一个区域的展品介绍,都把自己负责的稿子背得滚瓜烂熟,能够滔滔不绝地讲给游客听。几乎所有游客听完都有口头表扬。
下图的小姑娘今年读初中二年级,我认为是其中讲得最好的一个。好在哪里呢?第一,她的语速节奏多变,音调也随时转换。她敢迎着游客的眼睛,讲解中还带有提问互动,很有吸引力;第二,她在现场能根据普通游客不同年龄身份,不同的心理感受,随时调整讲解内容。我虽在一旁忙我的事,但时不时走神去听她给游客讲解,就这么前后大概听了两三轮,听她讲得内容不太一样,全是正解。心里暗暗给她竖起大拇指。
另几个初中学生的讲解就稍有逊色,好像是普通导游一样背课文,吧啦吧啦……我问他们功课紧张吗?他们羞涩的说,作业都完成了。
这一天还碰到一个真正的博物馆讲解志愿者,他对中国古建筑的发展史颇有研究,讲起每一件展品如数家珍。不知不觉中,身边就聚集了三四十个游客。
结束时候我加了这位老师的微信,后来才知道每周六,他都在这里举办公益讲解服务。
四个小时马不停蹄连轴转,收集资料的任务顺利完成,回头再看一看各个角落,已经没有什么遗憾。我心满意足地离开博物馆,骑上共享单车一路飞奔回酒店领取寄存的行李。
这次在北京比较遗憾的是和恭王府失之交臂。学习了一些古建筑知识,北京,就有很多值得一看的地方,留到下一次吧。
坐上返回西安的高铁,这才松了一口气,从容地冲了一杯速溶咖啡,完美!
自从有了高铁就不再愿意坐飞机。
飞机容易延误,机场距离城市太远,起飞的噪音很大,会忍不住喝高糖的碳酸饮料……
而且看不到美丽的景色。
返回西安的高铁终点是成都东,我定了手机闹钟提醒半路下车,心想可不敢坐过了站。万一睡着了出了潼关就麻烦了。
晚上9:00顺利到家,打开房门,干净又熟悉的空气迎面扑来,好舒服。
早点睡觉,明天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