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润物细无声”的教育效果会更好,即:不拘于固定的模式,也不受时间、地点、条件的限制,把握一切有利的时机对孩子进行教育,使孩子的责任感在多种形式的教育下“潜滋暗长”。
相对来说,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他的年龄成长时间与父母对他的教育时间应该成反比,即孩子年龄越大,父母对他的亲为施教时间越少,并逐渐地撤出孩子的成长视野。这种撤出要慢慢进行,也应该是“细无声”的,一切皆如“春夜喜雨”。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随着孩子的长大父母就撤走了之,而是从正面教育转为“地下”关注和引导,特别是在孩子进入青春期以后,更需要父母从心理和生理上了解孩子的变化,给孩子更多人格和行为上的自由空间。要与孩子平等对话,分析现状,明确因果,阐明自己的观点,倾听孩子的打算,和孩子一起研究设计后一时期的学习、生活规划,在与孩子形成共识的情况下当好孩子践行的“督导员”。
在成长过程中,孩子的眼睛无时无刻不在观察着这个世界,特别是孩子身边的人和事,他们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的思维和观念,这个过程也在默默地沉淀着孩子的性格特征。因此,作为妈妈,应该努力克制自己的感情和行为,最好不要在孩子耳边给予琐碎的提醒和警告,要把发生在孩子自身及周围的现象综合地分析和总结后,在恰当的时机用简练的语言和方法传递给孩子,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隔阂。因为不管处在哪个时期的孩子,他内心深处都渴望自己是一个被别人认可的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