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一小节当中,我跟你详细介绍在解决问题过程中,人们最常出现的三大误区、出现这些误区的原因以及我们如何避免陷入这些误区。相信通过上一节的学习,你已经成为了一个遇到问题不企图逃避、不着急下手,会更加理性分析和思考的人。
不知道你有没有发现,当你解决了一个问题之后,去回想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大部分情况下,你会发现你最终解决的问题,和你最初以为的问题,完全不是一个问题。
和你分享我在职场初期的一个亲身经历,在我刚加入咨询公司不久的时候,老板让我做个行业研究,说是一周后见客户用。我各种埋头找资料、加班画PPT, 拿出了一份自认为非常完美的行业研究报告。
老板拿着我(圈圈)的报告,看了不到3分钟就放下了,对我说:“看得出来你做得很辛苦,但一点用都没有。我们是人力资源咨询公司,行研竟然没有劳动力市场的分析维度;还有,你做了行业趋势分析,但竟然没有这些趋势对人才管理的影响和方案,怎么跟客户谈?”
当时拼命想要表现好的我,心情低落到极点,但也是自那以后,我才意识到:接到工作任务的时候,花时间搞清楚老板真正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
直到后来,我成为一个越来越专业的咨询顾问,我才意识到,我之前理解的“花时间搞清楚老板真正的需求",其实就是在面对问题时,需要做的第一步:澄清问题。
关于这个话题,爱因斯坦也曾经说过:“如果给我一个小时解答一道决定我生死的问题,我会花55分钟来弄清楚这道题到底是在问什么,一旦清楚了它到底在问什么,剩下的5分钟足够回答这个问题。”
为什么面对问题需要有一个澄清的过程呢?
这其实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首先,语言本身就是非常模糊的,比如提到"苹果",如果没有上下文,你很难判断对方说的到底是水果还是手机品牌。再比如,工作中老板跟你说“尽快给我",你很难明确对方是希望5分钟之内拿到,还是本周内拿到。再加上每个人的知识储备和理解能力不同,对于同样的语言文字信息,很可能脑海中浮现出来的是完全不同的内容。
另一个关键原因就是,信息的每一次传播都是有损耗的,在每一次传播中,一些关键信息就无形中流失了。比如你的直系领导布置给你一项工作:给大老板做一份产品介绍PPT, 这个时候,你的直系领导忘记告诉你的是, 只需要整理今年新推出的产品就可以了,但是每一份产品介绍下面一定要标明当季销售量,正是这些关键信息的流失,导致你可能需要来回返工。
很多时候,我们拿到的那个问题,都不是真问题。要么,这个问题过于冗杂,有太多无关和模糊的信息,你需要一点点筛检、理清;要么,这个问题信息不全,你需要顺着那个问题线,找到遗落的信息,拼出那个完整的问题。
所以,当我们拿到任何一个问题的时候,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澄清问题。
好的,讲到这里,你可能会想说,我如何判断一个问题有没有被澄清清楚呢?到底要澄清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下面,我会带你来感受一下一个问题从模糊、残缺到被澄清之后的变化,然后告诉你一个被澄清了的问题的标准是什么。
学员们在学习圈外这门课程的时候,我们都会鼓励学员先拿自己工作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开始练习。比如,我就遇到过两个学员,他们在班级群里提出的想解决的问题都是:我该如何减肥。
但是同样问题,通过在班级群内的澄清问题练习之后,他们澄清出来的,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问题。
A学员是一个上班族,工作强度比较大,不知不觉半年间胖了十多斤,想减肥是因为自己觉得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重是很重要的,所以希望瘦回到自己之前正常的体重。她的工作时间决定了她没有办法每周花太多时间在减肥这件事情上,她愿意付出的时间大概在每周3小时以内、以及她希望总体预算不超过5000块。最后,我通过提问,帮助她最终澄清了问题:我如何在每周花费时间不超过3小时、总开支不超过5千块的情况下,3个月之内减肥8公斤。
B学员最近刚刚换了工作,还在适应期。当我问她为什么想要减肥的时候,她提到说“我觉得减肥可能可以让一个人更自信。“接下来,我问她:“你觉得一个自信的人是怎样的?“她回答说:“就是说话的时候思路清晰,能够得到别人的认同,” 接着我又问她:“是什么原因让你产生了对于"说话的时候思路清晰、能够得到别人认可'这样状态的向往?” 问到这一步,她才说出了真正的原因:最近换了新工作、新老板,在跟这个新老板汇报工作的时候,她表达比较琐碎,导致老板好几次打断她的汇报,直接问她问题,让她觉得很没自信。
最终,我和B学员一起重新澄清了她的问题,这个问题从最初的"如何减肥",变成了“我如何在一个月之内,让自己每次在更短时间内向老板汇报完工作,从而减少老板打断我工作汇报的次数。
听到这里,想必你已经领略了澄清问题的魅力了。
要理解澄清问题的标准是什么,我们需要先了解,到底什么是问题。
你会发现,如果你想不出来,这就变成了一个问题,开个玩笑。其实,问题就是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差距。所以,澄清问题的起点:一堆杂乱或缺失的信息和情绪,澄清问题的终点,就是"一个目标与现状之间的可量化的差距",同时,为了保证讨论这个问题有意义,这个被澄清后的问题,还需要满足两个原则:
- 一是这个问题可以通过你的影响发生改变;
- 二是这个问题目前人类是可以解决的。
比如,如果你希望通过学习我们的课程,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我的老板对我百依百顺、如何让我作出的每个决定总是无比正确.....抱歉,这个我们教不了,我们教的是方法,不是魔法。
好的,我们已经了解了为什么面对问题前需要先澄清问题,以及也直观地看到一个问题被澄清前后的不同,了解了澄清后的问题需要符合什么标准。最后,我要教你最实用的部分了,就是如何澄清问题。
澄清问题分为四步:
- 第一步,通过提问找到问题背后的真实目标(目的);
- 第二步, 通过smart原则澄清目标;
- 第三步,通过梳理可用资源与限制条件澄清现状;
- 第四步,结合目标与现状,重新表述澄清后的问题。
这四步听起来可能有点难理解,别担心,接下来我会带你一步一步学习和练习!
第一步,通过提问找到问题背后的真实目标。
有些情况下,人们说出来的目标就是真实目标,比如刚刚提到的案例中的学员A,这位学员想做的事情就是减肥。但是还有很大一部分情况,人们说出来的目标不是真实的目标,比如刚刚提到的学员B,她说她的目标是要减肥,但其实,她的目标是提升在老板面前做工作汇报的能力。
人们为什么说出来的目标不是真实目标呢?
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人们自己也没有想清楚;另一种情况是人们刻意隐藏。
针对一种情况:没有想清楚,可以使用的方式是:不断提问“为什么"
比如:
- 如何减肥?
- 你为什么想减肥?
- 因为我想更自信!
- 为什么你想要更自信?
- 因为我想要跟老板汇报工作的时候更有底气!
- 为什么你想要跟老板沟通的时候更有底气呢?
- 因为现在老板经常觉得我太啰嗦,会打断我汇报直接问我问题,这让我每次面对他都很紧张。
当然,“为什么“是一种非常有挑战性甚至攻击性的提问方式,我们实际在运用的时候可以换一种问法,比如“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你....“这个想法背后你的考量是什么呢?“等等。
如何把同样的意思表达地让对方舒服,这其实考查的是一个人的人际沟通能力,我们刚刚说了第一种情况:对方没有想清楚,这种情况处理起来相对简单。
那针对第二种情况:刻意隐藏,处理起来难度就会更大。对方通常不会直接回答你为什么的问题, 你很难直接问到答案。这个时候, 你可以尝试使用SimonFisher提出过一个冲突层模型:Simon Fisher认为我们声称的问题其实只是最表层的,背后存在隐藏的原因,以及内心真正的需求。
其实,人们所有的刻意隐藏,都是为了保护自身的利益,而一个人的利益,往往和ta的工作角色、职业履历、性格特征、价值偏好有很大关系的,这些信息虽然不明显,但是通过信息的收集,还是可以分析出来的。
我在做咨询项目的时候,就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因为我经常帮企业做组织架构设计,这会涉及到公司要设置哪些部门、每个部门负责什么工作、相应配置多少资源等等。这种方案都是高度敏感的,尤其会影响到高管之间的利益。
比如我刚开始带项目的时候,就遇到一个困难。对方公司有个高管一直挑毛病,导致我们方案改了又改,但是这个高管就是不同意。最后,客户项目团队提供的背景资料帮了我们,我们发现,这位高管是个空降兵,而他的前任在团队中威信极高,他现在的当务之急是建立团队对自己的信任。我们的方案对他的团队利益分配有影响,他很难向下沟通和交代。
所以,这个高管表面上是对方案很挑剔,实际上他真正的需求是不要影响自己下属的利益分配,否则他就会失去威信。最后,我们就想出了一个过渡方案,给了对方一个过渡期,保证了这个高管下属团队的利益,问题就解决了。
所以我们之后在做咨询项目时候,都会做这个项目的利益相关者分析,把这个项目涉及到的关键决策人的公司履历、个人职业经历、性格特征、他人对他的评价等等进行收集和分析。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预测所有高管的可能反应。这些数据有利于我们挖掘到对方真实的需求,然后我们才能提出解决方案。
所以,假如对方刻意隐藏真实需求,导致你无法澄清问题,那么你可以首先表达希望达到共赢的心态,让对方对你有信任:其次需要收集相关信息了解对方,尝试找到导致对方隐藏真实需求的利益点;最后再以顾及对方脸面的方式,小心和对方沟通和核实,当然,这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还是有难度的,非常考验一个人的逻辑能力和人际敏感度。
好的,当你找到了真实目标,意味着你已经完成了最重要的一步了,接下来我们需要澄清目标和澄清现状。
为了保证目标的可量化, 请你务必保证你的目标符合SMART原则。
SMART原则的五个字母分别对应着:Specific具体的、Measurable可衡量的、Attainable可实现的、Relevant与你相关的、Time-bound有时间限制的。
具体操作中,可以这样使用:我(与你相关)需要在......(一定的时间段)内完成,完成一件...(具体的)事情,达成的效果是......(可衡量的+可实现的)。
比如之前提到的A学员,她的目标就是:我要在3个月之内减肥,瘦下来8公斤。
澄清完目标之后,我们需要了解有什么可以支撑我们实现目标,这就是我们的现状,现状从两个维度澄清:可用资源和限制条件。
比如之前的A学员的减肥目标,我们需要了解她愿意为了实现3个月减肥8公斤这个目标愿意投入的资源和限制条件。
比如她说她愿意投入时间和金钱,但是时间每周不能超过3小时,金钱总预算不超过5000块。假设,这个学员之前膝盖受过伤不能跑步,我们还需要加上更多的限制条件。
最后你要做的, 就是把我们得出的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说明了可用资源和限制条件的现状进行整合,用一句话表述出来,这就是我们最终澄清的,需要解决的真问题。
好的,到这里,我们这一小节已经全部讲完了,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
- 首先,我通过讲述我自己在职场中踩坑的故事,让你意识到澄清问题的重要性;
- 接着,我带你了解了造成问题需要被澄清的两大原因,分别是语言的模糊、信息传递的折损;
- 然后,通过两个案例的对比,你知道了澄清问题的起点和终点。
- 最后,我们学习了澄清问题的四步法,其中每一步都有具体的工具交给你。
其实,对于大部分人而言,不会澄清问题是正常的,而能够高效地澄清问题,都是需要通过后天刻意训练的。
为什么大部分人不会澄清问题呢?
- 这其实和人类的大脑的思维习惯有关。
如果你稍微对大脑有一些认知的话,你会知道:大脑运转是极其耗能的。如果你要求大脑面对任何一个问题,都进行极其理性判断和精确地思考,大脑是无法负担的,所以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大脑其实是在想办法尽可能节能地运行。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如果希望能够更加理想精确地思考,就需要强迫大脑集中注意力、并且不断练习比如逻辑思维、结构化思维这些能力。所以,如果大家在学习我们这门课程的过程中,觉得大脑很吃力,这是非常正常的,因为这个时候你正在和自己懒惰的大脑作斗争。如果你能够坚持学习、坚持练习,你最终是能够改变懒情的思维习惯,成为一个高效思考的人。
<<<圈外商科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