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年咯!团年咯!团年就是吃“团圆饭”。
“团圆饭”是过年中,人们借助饮食活动来表达华夏民族群体文化,是亲人团聚喜迎新年的表达方式。“团年饭”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厚重的文化积淀与广大华夏子孙后代的受众群体。
这是一场盛大的宴会,在相同的时间、相同的地点,家人如约而至。“团年饭",是乡愁最高处,也是亲人之间最温情的时刻,最温暖的仪式。
我是我们姊妹中排行老幺(最小的一个),有俩个哥哥,俩个姐姐。以前父母健在时,团年的时间订在年的腊月二十六;我清楚的记得,在那个物质溃泛的年代,每人每月有半斤猪肉,凭供应票购买,爸妈平时每个月攒点票下来,到腊月时买回家做成腊肉、香肠,用竹杆撑一排排,只等晾干,一大家子在团年时才有肉肉吃。凌晨三点钟,我爸我妈就会早早的起床,点燃柴火灶,把我们四川特有的腊肉、香肠煮一大锅,看到煮好了的肉肉,按耐不住馋虫偶尔还会伸出小手去偷吃那么一点点,嘻嘻;大概五、六点钟的样子,烧鸡、炖膀等美味佳肴端上来了,满当当的一大方桌;平常可吃不到这么丰盛的哈!
父亲去世后,每年的团年饭由母亲操持。哥哥姐姐们住在市里面,每年此时,她(他)们都会安排时间赶回家团年;一大家子围坐在一起,边看电视边悠闲的吃着糖果,睌辈些揣着长辈们发的压岁红包嘻笑打闹着。
2015年母亲去世了。每年的团年饭就由姊妹们依排行从大到小轮流负责承办;今年应该轮到我负责承办了。由于大家工作时间问题,经过商讨和安排,团年的时间定在了腊月十八。今年团的是早年喔,于是,我邀约了大姐同我一起,在市里一家名“村中春”的农家乐订了间一毫包,置办了一席桌,期待着团年时的相聚。腊月十七这天,由侄儿开车,载着我和姐姐、儿子去购买酒水、饮料以及糖果、瓜子和花生,还买了祭拜父母用的香蜡钱纸。因为每年团年时,必须到父母坟前祭拜的。
中午十二点准时开席了,哈哈哈哈一大家子大大小小,老老少少依次就席,欢声笑语不断飘摇,全家欢聚满堂热闹,推杯换盏;席间,大家互述着衷肠,亲情被温暖感动得热泪盈眶,祝福着彼此。没有亲情,“团年饭"只是一顿普通的饭。再丰盛的饭菜,也只是饭菜。现在生活好了,团年饭的饭菜平常都吃过。当亲情成为饭菜的精灵之后,这顿饭才是“团年饭”,“团年饭”自然成为过年时最隆重的仪式。这就是一脉相传,血浓于水,打断了骨头还连着筯的亲情。陪伴我们时间最长的不是父母,也不是夫妻,而是兄弟姐妹们。每一对兄弟姐妹,拥有着相同的基因与细胞,流淌着相同的血液,拥有着任何人都无法比拟的亲情。钱用完了可以再挣,而亲情完了你是找不回的。这就是我们这代人的“团年饭”的精髓和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