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对穷则思变有更深刻的体会了,这也是为什么自己愿意去参加各种培训会的原因。
我们容易处在舒适牢笼区,安于现状,固守思维,只有多出去才能开拓视野,多看到别人亮点和长处,一些先进做法,才能更好认清自己和班级现状,明白差距和改进方向。
我们首届学生,25年一定要出成绩,不管是学校、班级还是自己都感觉到了莫大压力。按照现状,一些基本东西问题不大,但要好看确立地位则比较难,所以要做出一些改变,无论是自己教学还是班级管理上,安排在细节上,着手在学风上。
回到正文: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原典】神农氏没,黄帝、尧、舜氏作,通其变,使民不倦,神而化之,使民宜之。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
【释义】“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意思是,事物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就必然有所变化,变化则能通达,能通达则能恒久。它道出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世间万物,均有一个发生、发展和衰落的过程,到衰落阶段时,就必须寻求变化以谋出路。如果一味因循守旧而不思改变,就只能画地为牢、坐以待毙;反之,若能顺应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则可能绝处逢生、化险为夷。
成语“穷则思变”即由此而来。“变”是宇宙运动变化的普遍性和永恒性;“通”则是运动变化的连续性和事物之间的关联性。天地间没有不变的事情,天地间的一切事情,都无时无刻不发生变化。事物达到极点时就会变化,变化就能通达,通达就能长久。
这句话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清末的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变法维新,就以《易传》的古训为依据,提出了“变者,古今之公理也”的观点,猛烈抨击顽固派的因循守旧,阐述变法图存的道理,在近代中国起到了发蒙启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