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大单元、大情境、大任务之下,要实现“以学科大概念为核心,使课程内容结构化;以主题为引领,使课程内容情境化”,必须要实现以下转变:
一、单元统整:大概念单元教学的新视角
大单元(以下简称“单元”)是新课标落实的载体,是落实核心素养实现课程育人的单位,单元教学是深度学习的有效形式,是实现教学评一致性的保障,是教学内容课程化的最佳途径。
单元分为自然单元,拓展单元、重组单元。自然单元以教材单元为主,拓展单元补充了资源和文本,重组单元分为学科内重组、同领域多学科整合、跨学科整合。
树立单元意识,就要整体建构,采取逆向设计,把情境、任务、问题、目标、教材、资源等打包,形成“统一战线”,改变过去一课课去教学的老做法,防止穿新鞋走新路的习惯,用概念视角进行单元统整。
单元统整要解读课标,挖掘教材,尤其要在读懂单元导语、课前预习、课后习题、旁批、补白的基础上,提炼单元教学的“核心概念”,核心概念统领单元的基本概念,位于学科的核心,具有中心性、可迁移性,居于上位。有了核心概念,单元教学就有了“聚光灯”,以基本概念为元素,以核心概念为焦点,绘制单元概念地图。概念地图是单元教学的行动指南,让教学行为有路可循,便于师生建构框架体系。
二、强化学程:大概念单元教学的新主张
新课标下的教学设计重视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学习”来设计教学程序,真正地基于“学”,服务“学”,成就“学”,通过任务群,设置系列活动,开展扎实的、多样的、真实情境下的“学”,形成可迁移的、高位的、具有核心地位的大概念,帮助学生建构起概念地图和知识体系,把落实素养当作落脚点,实现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发挥课程育人的目的。
1.学习为主,要充分地预估学情。科学定位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了解学生的前有知识,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和新知识之间建立链接,搭建学习支架。要追问:我班学生的起点在哪里?学生的盲点、堵点和思维的拐点何在?教学的关键点应放在哪里?本节课哪些通过自学可以完成?哪些通过小组合作可以完成等,这是教学开展的前提。
2.学习为主,要设置真实性的情境。“只有置身于真实的问题情境中,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在完成能出实际成果的任务过程中,学生才有机会接触和掌握某学科的主要概念和原理”。教学情境的设置需要真实性,真实的情境是学生、生活和教学之间的桥梁,唤醒和调动学生的生活图景,赋予学习以意义。
此外还要关注学科史,学科史能让学生重返并经历知识产生过程,对知识有明确的感知,提升学习兴趣,或可产生电光石火的豁然开朗。
3.学习为主,要进行真正探究式学习。单元教学要改变过去“师讲生听”、“师说生记”、“师问生答”的现象,学习就是知识建构的过程,要通过对有质量问题的探究,去发掘知识这一伟大事物的魅力。
“教”的效果要通过“学”验证,为了“学”有方法,“教”必须有策略,要用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活动形式激活学生的参与,适当搭建教学支架,引发学生思考和探究,让学生去发现、去揭示。
4.学习为主,要注重多元评价。评价不仅仅是知识的掌握、能力的提升、素养的养成这些结果性评价,更重要的是过程性和表现性评价,通过生评、师评、生生互评,实现评价主体多元,评价方式多样,让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知得失,懂进退,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评价要关注差异性,注重发展性,侧重激励性,对标一致性。
5.学习为主,要注重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单元教学是逆向设计,要“把学生带到哪里“和“怎样把学生带到那里”的意识前置,要注重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在分析、运用、评价、创造方面提升学生的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性思维,锻炼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语文学科一定要在语言运用中提升思维能力,抽象能力是教学的核心。
6学习为主,要重视“高通路”迁移。把大概念从具体的的案例中抽象出来就是归纳,即具体--抽象;而将抽象的概念运用到具体的案例中就是演绎,即抽象--具体。低通路迁移就是具体到具体迁移的过程,高通路迁移是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大概念单元教学需要协同思维,通过具体-抽象-具体的路径,建构学生的大概念,促进理解和迁移,落实学科核心素养。
三、五备协同:大概念单元教研的新路径
新课标下的备课改变了过去集体备课的流程,分为这五步骤:开学备框架-单元备规划--小组备共案--个体备学案--教后备反思,不如此,集体教研就会流于形式,单元教学就会成为空谈。
1.开学备框架是规划图。在开学初,要做好整本书的教材深解。明确教材框架,了解每个单元的双线组元,确定单元要形成的学科大概念。
2.单元备课是路线图。一定要研读且读透单元导语、课前预习提示、课后习题、旁批、补白,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明确要落实的能力和素养,在此基础上逆向设计。
单元统整,重在形成单元大概念。首先要明确单元本质问题,在画出单元地图,确定单元主题,聚拢单元资源,设计单元情境,规划单元课时的前提下,设计单元学程,在单元规划时要对单元总目标进行拆分和细化,厘清每课时要完成的任务和实现的目标。
3.小组备共案是行军图。要牢固树立“教材是例子”的观念,切忌不要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叶圣陶说:教材只能作为教课的依据,要教的好,使学生受到益处,还要靠老师的善于运用。备共案要分析每课的事实性知识、概念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把拆分的单元目标扎实落到课时,谨记每课时的核心任务,树立一课一得的观念,在此基础上设计活动,确定评价标准。要时时回看目标,防止偏离或游离。
4.个人备学案是战术图。个体备课,要在守正中突破,守的是本班的学情,破的是本班学生的思维瓶颈。教师备课,可以借鉴优秀教学设计,但更要针对学生的“学”,备课中要不断追问:教学设计是否适合班级的学情?每个教学活动之间有关联并体现层进性?教学支架能实现学生的思维突破促成理解吗?教学评一致吗 ?学生最终在这节课中能收获什么?这节课所获得的能为以后解决真实问题提供知识的力量吗?学生学到的是最重要的、最核心的知识吗?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得到提升吗?个备的过程就像具体战术,知己知彼要灵活,知自己更要知学生,这才叫因材施教;也像医生,针对学情一班一“方”,甚至一生一“方”,否则就不是“对症下药”。
5.反思提升是复盘图。叶澜教授说,写三年的教学反思可能成为名师,有没有这个可能,在于你反思的深度。一次教学设计,可能在这个班顺风顺水,那个班可能就连爬带滚,问题症结何在?如何改进?具有成长力的教师在这个环节最能深入,也是教师未来的成长点。
大单元教学对传统的单课时教学提出挑战,需要教师更新观念,在实践中研究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