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外公毛泽东,孔东梅这样回忆道:“我父亲母亲过去常常跟我讲,我的外公是一个慈祥的父亲,同时也是一个非常严格的父亲,他经常教育子女要在学习和事业方面向上看,生活方面要向下看,做人要低调,不能太张扬……”
毛泽东劝女儿留下孩子
孔冬梅生于1972年,是毛泽东和贺子珍的外孙女,母亲李敏,父亲是开国中将孔从洲之子孔令华。除此之外,也有人说,孔东梅是所有毛泽东后人中长得最像他好人家的一位,尤其是嘴角下的那颗痣。
孔东梅出生的时候,李敏和丈夫孔令华已经搬出中南海多年,他们靠自己的努力在外面建立一个小家。然而孔东梅出生后将产生的开销费用,对李敏夫妇来说却是给不小的负担,因为家里的经济实在是太困难了。
因此,李敏在孩子出生前就曾给毛泽东写信,并在信中向父亲说起了自己的顾虑,告诉父亲因为家里条件实在不允许她要这个孩子了。毛泽东听说女儿想要放弃这个即将诞生的小生命,马上回信劝她千万留下孩子,钱的事情不用操心。
也正因如此,孔东梅因为毛泽东的一句话被保了下来。不仅如此,就连她的名字也是毛泽东给取的。毛泽东心中很是欢喜这个小女娃的降生,并且将自己名字中的一个“东”字拿来给孩子取名,就叫”冬梅“。
小时候,孔冬梅是和外婆贺子珍一起度过的,在外婆的影响下,他们生活十分勤俭,对外也从不宣扬自己和毛泽东的关系。
孔东梅给中央写信
虽然,毛家后人因为他们的特殊身份备受世人关注,但与此同时,他们也会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
作为毛泽东的后代,李敏在女儿孔冬梅很小的时候就告诉她:不管什么时候,都不可以因为自己的身份向谁要求享有特权,必须要时时刻刻夹着尾巴做人低调做事,靠自己的本事吃饭,踏实做好本职工作。
1999年,中央收到一封非常特殊的来信,寄信人正是毛泽东唯一的外孙女孔冬梅。那么,究竟是发生了什么样的事情,突然让孔冬梅“大动干戈”,给中央写信呢?
原来,孔东梅的母亲李敏的身体一直都不太好,尤其是丈夫孔令华去世之后,李敏的身体情况更是急转直下,不得不卧病在床,照顾母亲等繁重的家务事就落在了孔东梅身上。
孔东梅强忍悲痛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但是高额的医药费还是难倒了她。因为母亲和家人始终谨记毛泽东的嘱咐,家里其实并不宽裕。无奈之下,孔东梅只好在外公去世23年之后,写信给有关部门请求帮助。
信中,孔东梅讲述了家里遇到的困难,中央在收到这封信后,许多老同志这才得知孔家的近况如此艰难,纷纷感慨道:“毛主席的家风真的是严格啊!”
于是,中央帮助了这个有困难的家庭,解决了李敏的治疗费用等问题。
致力于传播父辈红色文化
在严谨的家风之下,虽然孔东梅从不主动对人提及她的身份,但周围还是会有人因为一些原因知道。孔东梅不愿沾父辈的光,而且有时候甚至还会因此感受到一股无形中的压力。
后来,孔冬梅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毕业,加入了一家处于草创时期的公司。渐渐地,孔东梅的能力在行业内得到认可,可就事业稳定之时,她却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选择。
孔东梅25岁这年,她选择了出国留学。对此,孔冬梅曾说,她最自豪的是外公的血脉,但她并不希望活在外公的光环之下,她想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去学习别人的先进经验。
在异国他乡的那段时间,因为没有人知道孔东梅的真实身份,孔东梅的心境也变得安静了许多,她翻阅了和许多外公有关的书籍。可以说,正是在那个时候,孔东梅才真正意识到外公之于中国人民的伟大。
与此同时,孔东梅渐渐察觉到,祖父那个时代的人已经逐渐老去,父辈们的故事也似乎正在渐渐被人们遗忘。为此,孔东梅心中生出了传扬红色文化的愿景,学成回国后便着力创办了一家主打红色经典的公司。
如今,孔东梅是北京东润菊香书屋有限公司董事长,在事业上做出成绩的同时,也传播了父辈的精神和思想。而作为毛泽东的外孙女,孔冬梅与其他像毛新宇和妻子刘滨,以及哥哥孔继宁等晚辈,其实并没有从毛泽东身上继承物质财富,但他们从老人家身上得到的宝贵精神财富,却足以让他们终身受益。